可愛 

可愛是一個主觀的詞彙,描述了一種通常與青春外表相關的吸引力,也是行為學中的科學概念和分析模型,最初由康拉德·洛倫茲(Konrad Lorenz)等提出。[1] 洛倫茲提出嬰兒圖式 (英語:baby schema;德語:Kindchenschema) 的概念,這是一組面部和身體特徵,使一個生物看起來“可愛”並觸發(“釋放”)其他人照顧它的動機[2] 可愛可以歸因於被認為有吸引力或迷人的人以及事物。[3]

嬰兒圖式/兒童圖式指定了人類兒童和年幼動物中發生的幼態比例,尤其是某些面部特徵,它們充當關鍵刺激並因此觸發育幼行為。 這確保了父母照顧他們的孩子,保護他們並撫養他們。 在子代幼年期相對長的物種中,這種由本能行為引起的反應在維持父母對孩子的情緒連結親子關係)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

  1. ^ Lorenz, Konrad. Studies in Animal and Human Behavio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 Press; 1971
  2. ^ Glocker ML, Langleben DD, Ruparel K, Loughead JW, Valdez JN, Griffin MD, Sachser N, Gur RC. "Baby schema modulates the brain reward system in nulliparous wom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U.S.A 2009 June 2;106(22):9115–9119.
  3. ^ "cute, adj."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ED Online. March 201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ccessed April 29, 2012).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