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格 

 
空格

空格是行文為防止混淆或有特定用途的空位。古代中文在書寫上一般不用標點[1],字與字之間亦無空格。空格通常作特定用途,如每起首須縮入兩個字位[2]尊稱前要留空一格作挪抬等等。

  1. ^ 御定康熙字典 (四庫全書本)/卷28#讀: "又集韻韻㑹 𡘋大透切音豆義同 周禮天官小宰宮正註鄭司農讀火絶之徐音豆 又增韻句讀凡經書成文語絶處謂之句 語未絶而點分之以便誦詠謂之讀 今祕省挍書式凡句絶則點於字之旁 讀分則微點於字之中閒";可見直到清朝時書寫習慣都不加標點,研究解讀時才另加標記輔助。
    詳見标点符号#歷史, 古人書寫實物見: 蘭亭集序
    《漢典》:句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沿自1919年胡適周作人錢玄同等向中華民國教育部提出《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修正案)》存档副本. [2010-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3).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