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战争 

泰坦2號運載火箭洲際彈道飛彈(ICBM) 攜帶的W53核彈頭,這是美國在冷戰期間部署最強大的核武器之一。

核戰爭核子戰爭,简称核战,是指使用核子武器作戰的战争

常规战争相比,核战争可在更短的时间内造成破坏,并且产生持久的放射性后果。大型核交换可能会产生长期影响,主要是释放的放射性尘埃,也可能导致二次影响,例如“核冬天”,核饥荒和社会崩溃。冷战时期的核武库存,甚至是目前各国较小的核武库存导致的全球热核战争,都可能出现各种情况,包括人类物种的灭绝。[1][2][3][4][5][6]

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在武装冲突中使用核武器的例子发生在1945年,美国对广岛和长崎进行了原子弹袭击。1945年8月6日,一枚枪式铀弹(代号“小男孩”)在日本广岛上空引爆。 三天后,即8月9日,一个内爆式钚弹(代号“胖子”)在日本长崎上空引爆。两起爆炸总共造成约20万人死亡,并导致日本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1949年)、英国(1952年)、法国(196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1964年)也研制了核武器。印度(1974年)和巴基斯坦(1998年)这两个公开敌对的国家都开发了核武器。以色列(1960年代)和朝鲜(2006年)也被认为已经发展了核武器储备,但具体数量尚不清楚。以色列政府从未承认或否认拥有核武器,但众所周知以色列建造了制造核武器所需的反应堆和后处理厂。南非也在20世纪80年代制造了几件完整的核武器,但随后成为第一个自愿销毁其国产武器库存并放弃进一步生产的国家(1990年代)。出于测试和实用目的,核武器已被引爆超过2,000次。[7][8][9][10][11]

1991年苏联解体以及冷战结束后,人们普遍认为美苏两个核超级大国之间发生重大核战争的威胁已经下降。此后,对核武器的关注转向防止核扩散引发的局部核冲突和核恐怖主义威胁。然而,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核战争的威胁再次抬头,特别是俄罗斯威胁在入侵期间使用核武器。[12][13]

自1947年以来,《原子科学家公报》的世界末日时钟就预示着世界离核战争有多近。1953年,在美国和苏联开始试验氢弹后,世界末日时钟被调至午夜前两分钟,之後因為緊張局勢緩解而調後,1991年更被調至午夜前十七分鐘。而在世界领导人未能解决与核武器和气候有关的紧张局势之后,世界末日时钟再度向後調,在2018年,調至跟1953年一樣接近。在2023年以来,时钟已设置为距午夜90秒,这是有史以来最接近的一次,最新一次調整末日鐘(2023年)主要归因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起的核升级风险。[14][15][16]

  1. ^ Read "The Medical Implications of Nuclear War" at NAP.edu. https://nap.nationalacademies.org/read/940/chapter/10.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1) (英语).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2. ^ Nuclear winter | Climate Impacts & Effects | Britannica. www.britannica.com. 2023-10-25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英语). 
  3. ^ The global health effects of nuclear war. www.bmartin.cc.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6). 
  4. ^ Critique of nuclear extinction. www.bmartin.cc.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5). 
  5. ^ The Effects of a Global Thermonuclear War. www.johnstonsarchive.net.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1). 
  6. ^ Trove. trove.nla.gov.au.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7. ^ Smith, Gaddis; Hersh, Seymour M. The Samson Option: Israel's Nuclear Arsenal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Foreign Affairs. 1992, 71 (2). ISSN 0015-7120. doi:10.2307/20045165. 
  8. ^ South Africa'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web.mit.edu.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9. ^ South Africa: Why Countries Acquire and Abandon Nuclear Bombs. World101 from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7) (英语). 
  10. ^ "1945-1998" by Isao Hashimoto: CTBTO Preparatory Commission. web.archive.org. 2018-07-06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6. 
  11. ^ The Nuclear Testing Tally |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 www.armscontrol.org.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12. ^ Could the war in Ukraine go nuclear?. The Economist. [2023-09-11]. ISSN 001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13. ^ Denemark, Robert A. Nuclear War in the Rivalry Phase of the Modern World-System. Journal of World-Systems Research. 2018-08-14, 24 (2) [2023-09-11]. ISSN 1076-156X. doi:10.5195/jwsr.2018.7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1) (英语). 
  14. ^ Koran, Laura. 'Doomsday clock' ticks closer to apocalyptic midnight | CNN Politics. CNN. 2018-01-25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英语). 
  15. ^ Doomsday Clock 2023 says the world is closer than ever to global catastrophe. tangent.usatoday.com. 2023-01-24 [2023-11-30] (美国英语). 
  16. ^ Spinazze, Gayle. PRESS RELEASE: Doomsday Clock set at 90 seconds to midnight.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23-01-24 [2023-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美国英语).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