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瘧疾
瘧原蟲從雌蚊唾液移入蚊子細胞。
症状發燒嘔吐頭痛[1]
併發症黄疸癲癇發作昏迷[1]
常見始發於暴露後10–15日[2]
类型原虫传染媒介传播疾病[*]疾病
肇因病媒散布瘧原蟲[1]
診斷方法血液抹片、抗原檢測英语malaria antigen detection tests[1]
預防蚊帳防蚊液病媒蚊控制英语mosquito control、藥物[1]
藥物抗疟药[2]
盛行率全球約2.96億人(2015年)[3]
死亡數約730,500人(2015年)[4]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感染科英语Infectious disease (medical specialty)
ICD-9-CM084、​084.6
OMIM248310
DiseasesDB7728
MedlinePlus000621
eMedicine221134、​784065
Orphanet673

瘧疾拉丁語Malaria,中文俗称打擺子[5]冷熱病[6]發瘧子[7]),是一種會感染人類及其他動物的全球性寄生蟲傳染病,其病原瘧原蟲藉由蚊子散播[2],隸屬囊泡藻界(統稱原生生物的生物類群之一),皆為单细胞生物。瘧疾引起的典型症狀有發燒、畏寒、疲倦嘔吐頭痛[8];在嚴重的病例中會引起黃疸癲癇發作昏迷死亡[1]。這些症狀通常在蚊子叮咬後的十到十五天內出現,若病人沒有接受治療,症狀緩解後數月內症狀可能再次出現[2]。曾感染瘧疾的患者再次感染所引起的症狀通常較輕微,如果患者沒有持續暴露於瘧疾的環境,此種部分抵抗力會在數月至數年內消失[1]

瘧疾最常透過受感染的雌性瘧蚊來傳播,瘧原蟲會在瘧蚊叮咬時從蚊子的唾液傳入人類的血液[2],接著瘧原蟲會隨血液移動至肝臟,在肝細胞中發育成熟和繁殖。瘧原蟲屬(Plasmodium)中有五個種可以感染人類並藉此散播[1],多數死亡案例由惡性瘧P. falciparum)、間日瘧P. vivax)及卵形瘧P. ovale)所造成,三日瘧P. malariae)產生的症狀較輕微[1][2],而猴瘧蟲英语Plasmodium_knowlesiP. knowlesi,又稱諾氏瘧原蟲)則較少造成人類疾病[2]。瘧疾的診斷方式主要為血液抹片英语Blood_film鏡檢或前者配合快速瘧疾抗原診斷測試英语Malaria antigen detection tests[1],近年也發展聚合酶鏈式反應來偵測瘧原蟲的DNA,但因為成本和複雜性較高,目前尚未廣泛地應用於瘧疾的盛行地區[9]

避免瘧蚊叮咬能降低感染瘧疾的風險,實務上包括使用蚊帳防蚊液控制蚊蟲生長英语Mosquito control(如噴灑殺蟲劑和清除積水)[1]。前往瘧疾盛行地區的旅客可以使用數種藥物來預防瘧疾英语Malaria prophylaxis,而瘧疾好發地區的嬰兒第一個三月期以後的孕婦也建議適時使用周效磺胺/比利美胺英语Sulfadoxine/pyrimethamine進行防治[10][11]。20世紀中葉,中國科學家團隊研製出抗瘧藥物青蒿素,團隊成員之一的屠呦呦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2]。2021年10月,第一個由WHO認可的瘧疾疫苗RTS,S,可以對有風險的兒童廣泛使用[13],同時其他疫苗的研究仍在進行[2]。現在建議的治療方法是併用青蒿素及另一種抗瘧藥物[1][2](可能是甲氟喹苯芴醇周效磺胺/比利美胺英语Sulfadoxine/pyrimethamine[14]);如果青蒿素無法取得,則可使用奎寧加上去氧羥四環素[14]。為避免瘧原蟲抗藥性增加,瘧疾盛行地區的病患應盡量在確診後才開始投藥。瘧原蟲已逐漸對幾種藥物產生抗藥性[15],具有氯化奎寧(氯喹)抗性的惡性瘧已經散布到多數的瘧疾盛行區,青蒿素抗藥性的問題在部分東南亞地區也日益嚴重[2]

主要流行地區包括非洲中部南亞東南亞拉丁美洲,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情最甚[16][17][18]。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13年全球瘧疾病例共有1.98億例[19],造成584,000至855,000人死亡,當中有90%是在非洲發生[2][20]

瘧疾普遍存在熱帶亞熱帶地區位於赤道周圍的廣大帶狀區域[1],包含漠南非洲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等。2015年,全球約有2.14億人新感染瘧疾,並造成多達43.8萬人死亡,其中有90%的死亡病例位於非洲[21]。2000年至2015年間,病例數減少37%[21],但自2014年的1.98億例之後開始回升[22]。瘧疾與貧困息息相關,並严重影響經濟發展[17][18]。瘧疾會造成醫療衛生支出增加、勞動力減少、並衝擊觀光業,非洲每年估計因瘧疾損失120億美元[23]

解說影片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Caraballo 2014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WHO2014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 ^ GBD 2015 Disease and Injury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10 diseases and injuries, 1990-2015: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Lancet. 2016-10-08, 388 (10053): 1545–1602. PMC 5055577可免费查阅. PMID 27733282. doi:10.1016/S0140-6736(16)31678-6. 
  4. ^ GBD 2015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life expectancy, all-cause mortality,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9 causes of death, 1980-2015: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Lancet. 2016-10-08, 388 (10053): 1459–1544. PMID 27733281. doi:10.1016/s0140-6736(16)31012-1. 
  5. ^ 果君 (编). 忽冷忽热“打摆子” 科学认识“疟疾”的真面目. 央广网. 2020-04-24 [2023-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6). 
  6.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教育部國語辭典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非洲、东南亚旅游谨防“疟疾”. 石家庄日报. 2016-05-03: C07 [2017-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8.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PUZ2010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9.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Nadjm 2012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0.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Schlagenhauf 2013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1.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Casuccio 2014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2.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Nobel Prize 2015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3. ^ Drysdale C, Kelleher K. WHO recommends groundbreaking malaria vaccine for children at risk (新闻稿).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14. ^ 14.0 14.1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WHO 2010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5.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Koenderink 2013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6.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Hofmann 2015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7. ^ 17.0 17.1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Gollin 2007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8. ^ 18.0 18.1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Worrall 2005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9.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GBD 2013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0.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WHO2014-2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1. ^ 21.0 21.1 Malaria Fact sheet N°94. WHO. [2016-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3). 
  22. ^ WHO. World Malaria Report 2014.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32–42. ISBN 978-92-4156483-0. 
  23.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Greenwood 2005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