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外交 

中華民國外交是指中華民國外交關係,其與邦交國的外交關係在過去是建立在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基礎上[1],自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之後則改採務實外交而不再強求中國代表權[2]。目前中華民國與世界十二個主權國家擁有正式外交關係,其中有十一個國家是聯合國成員國以及一個觀察員國,其他國家則因一個中國政策而不承認中華民國,使得中華民國成為不受國際廣泛承認的國家;雖然如此,中華民國仍與多數無邦交國家維持往來,並視情形互設代表機構

由於各國政府普遍接受一個中國政策,對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採行雙重承認,目前世界上沒有主權國家同時與兩方政府建立邦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的國際組織當中(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中華民國則使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中華臺北」等權宜名稱名義加入[3]。此外,中華民國雖自1971年10月以来無聯合國會籍,但是仍然積極試圖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4]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與機構[5][6]

在与中華民國保持正式外交關係的十二个国家中,瓜地馬拉教廷兩国的建交时间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前,其余十國的时间在迁台之后。

  1. ^ Stephen D. Krasner英语Stephen D. Krasner. Problematic Sovereignty: Contested Rules and Political Possibilities. New York Cit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46 [2016-12-24]. ISBN 02311217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4) (英语). 
  2. ^ 存档副本.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8). 
  3. ^ Taiwan insists on ‘Chinese Taipe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中國郵報》. 2008年7月25日 [2014年2月27日] (英文).
  4. ^ 林家榮.我國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農業活動之現況與展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4年2月26日] (繁體中文).
  5. ^ 李姿慧和王家俊. 等42年 台返國際民航組織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蘋果日報》. 2013年9月14日 [2014年2月26日] (繁體中文).
  6. ^ 陳隆志. 台灣與聯合國專門機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2010年3月30日 [2014年2月26日] (繁體中文).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