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
化石时期:
吸血蝠袋獾狐松鼠鸭嘴兽座头鲸巨犰狳北美負鼠人树穿山甲皮翼目星鼻鼴平原斑馬東部灰大袋鼠北象海豹非洲象驯鹿大熊猫黑象鼩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总纲: 四足總綱 Tetrapoda
演化支 爬行形類 Reptiliomorpha
演化支 羊膜動物 Amniota
演化支 合弓類 Synapsida
演化支 哺乳型类 Mammaliaformes
纲: 哺乳纲 Mammalia
Linnaeus, 1758
现生子类

哺乳动物英語mammals)或哺乳类mammalians)是脊椎动物亚门四足总纲哺乳纲学名Mammalia)下属所有动物的统称,是羊膜动物两大演化支之一——合弓纲唯一尚存的种群,分胎盘类(绝大多数)、有袋类单孔类三支亚纲。与属于羊膜动物另一演化支蜥形纲爬行类鸟类不同的是,哺乳类具有新皮质毛发、三個听小骨和布满外分泌皮肤雌性还會用特化的汗腺——乳腺分泌富含营养的乳汁哺乳)餵養幼崽[1]。目前已得到人類正式記錄的哺乳類有29个约6400个物种[2],其中物种数量最多的有啮齿目(各种通俗意义上的“鼠类”)、翼手目蝙蝠)和真盲缺目刺猬鼹鼠鼩鼱等),多樣性略低於以上三目的有灵长目(包含人類在內的等)、偶蹄目猪类骆驼河马鯨豚類)和食肉目猫科犬科熊类鼬类海豹等)。

支序學的角度來看,哺乳類是合弓綱中唯一幸存超过中生代的成員。在約3億年前的石炭紀末期,合弓綱和蜥形綱從羊膜動物中分化出來後,蜥形綱演化成了各种爬行类、翼龙恐龙和后来的鳥類,但合弓纲依靠恒定体温牙齿特化抢先霸占了优势的生态位,是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早期最具优势的陆生动物种群。哺乳動物的先祖為盤龍目中的楔齒龍類,在二疊紀早期演化成了好幾支非哺乳類合弓綱,這些生物曾被误称為“似哺乳爬行動物”。在二叠纪中期的奥尔森灭绝事件英语Olson's Extinction后,同为合弓纲盘龙目的獸孔目演替取代了其它盘龙目物种成为优势陆生动物,但在之后的瓜德鲁普世末期灭绝事件英语Capitanian mass extinction event中被重创。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后,兽孔目虽然作为先锋物种有过短暂的兴盛,但三叠纪愈加燥热的恶劣气候使得以伪鳄类为代表的蜥形纲主龙形类得以兴盛并首次取代了合弓纲的霸主地位。最早的哺乳形类是由兽孔目最多样化的犬齿兽亚目中演化而来,出现于2.34~2.32亿年前晚三叠世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后,和早期恐龙几乎同时开始演化。但因为以恐龙和翼龙为代表的鸟跖类主龙在三叠纪末灭绝事件后就迅速崛起并抢占了优势生态位,哺乳类只能依赖在树林环境中昼伏夜出继续生活在蜥形纲的阴影之下。哺乳类真正开始崛起是1.25亿~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陆地革命,借着被子植物传粉昆虫共同演化趋势迅速辐射扩展物种多样性。在约6500万年前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导致所有非鳥恐龍和翼龙滅絕後,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利用新生代早期的生态位空缺逐渐崛起并终于重新压倒蜥形纲的鸟类和爬行类,让合弓纲再次成为绝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的优势种群。

作为四足动物,哺乳類的基本体态为四足步行,绝大多数都使用全部四肢在陆地上行走奔跑跳跃,但也有少数(主要是灵长目人亚科的物种,特别是人属)能直立只用一对后肢进行双足步行。哺乳动物的四肢末端也会因其栖息环境和生态位的不同而演化出适合在水生环境游泳(比如海洋哺乳动物鳍肢脚蹼)、在空中飞行滑翔皮膜)、进行树栖攀爬悬荡、或在岩土中掘坑打洞等活动的各种特征形态。

哺乳动物的体型小至30至40毫米大的凹臉蝠,大到30公尺長的蓝鲸(是地球史上最大动物);寿命在2年(鼩鼱)到211年(弓頭鯨)之间不等。除单孔目是产蛋的物种外,其他现存哺乳动物都会在分娩时直接诞下幼崽。哺乳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群体是胎盤動物,它们的胎盤在孕期可以附着在母体的子宫内壁上吸取养分并通过脐带胎儿供养。除此之外,有袋类哺乳动物在产下幼崽后会将其置于母体腹部皮肤凹陷形成的育幼袋内进行哺乳。

因为新皮质的演化,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认知能力,有的物种还有大容量的自我意识,会使用工具英语tool use in animals。哺乳动物可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发声和交流,如发出复杂的社交声音用气味标记领地发出警告信号鸣唱回声定位等。哺乳动物会组织形成裂变融合社会英语fission-fusion society一雄多雌制度英语harem (zoology)等级制度——但也有的更独来独往,有着自己的领地。大部分哺乳动物实行“一夫多妻制英语polygyny in animals”,但也有的是“一夫一妻制英语monogamy in animals”或者“一妻多夫制英语Polyandry in nature”。

旧石器时代開始,各种哺乳动物即广泛在各种人类艺术创作中亮相,在绘画纹章图腾文学神话宗教影视戏剧中频频现身。人类演化过程中先后驯化了多种哺乳动物作为家畜,其中最早的是在末次冰期起始前后由灰狼驯化而来的。在全新世新石器革命之后,农业畜牧业活动取代狩獵採集,驯化动物(特别是)成为人类的主要食物动物产品劳动力来源,社会结构亦由游居转向定居,聚落之间也开始劳动分工并互相合作发展出了人类的各个文明。自那时起,被驯化的家养哺乳动物一直在人类社会的耕种生产、交通运输战争杀戮甚至宗教祭祀上为人类贡献食物(如肉类奶制品下水等)、毛皮皮革骨骼犄角獠牙动物油血品明胶药材(比如鹿茸麝香阿胶牛黄狗宝等)。人们还会狩獵各种野生哺乳动物、将其用于体育运动中(比如赛马马术斗牛角斗等)、作为服务个人的役用动物(主要是工作犬)或宠物(主要是、狗、豚鼠等)、或是作为模式生物进行科学研究实验。然而,人类对哺乳动物栖息地的破坏(以森林砍伐为主)和偷獵活动导致了多种哺乳动物数量锐减乃至灭绝

  1. ^ Benton, Michael; Donoghue, Philip. Paleontological Evidence to Date the Tree of Life.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07, 24 (1): 26-53. PMID 17047029. doi:10.1093/molbev/msl150. 
  2. ^ Burgin, C. J.; Colella, J. P.; Kahn, P. L.; Upham, N. S. How many species of mammals are there?. Journal of Mammalogy. 2018, 99 (1): 1–14. ISSN 0022-2372. doi:10.1093/jmammal/gyx147.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