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字 | |
---|---|
![]() 以中国大陆规范汉字標準书写的漢字 | |
类型 | 意音文字 |
语言 | 漢語 |
使用时期 | 1956年至今 |
母书写系统 | |
姊妹书写系统 | 日本汉字、朝鮮漢字、契丹文、西夏文、喃字 |
ISO 15924 | Hans、501 |
书写方向 | 从左到右 |
注意:本页可能包含Unicode的国际音标。 |
![]() |
汉字字体风格 |
---|
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 |
字形 |
笔画 ‧ 笔顺 ‧ 偏旁 ‧ 六书 ‧ 部首 新字形 ‧ 通用规范汉字表 國字標準字體 ‧ 常用字字形表 |
汉字文化圈 |
吴语字 ‧ 粵語字 ‧ 四川方言字 ‧ 南京官話字 舊字體 ‧ 新字体 ‧ 擴張新字體 韩国国语国字问题
吏讀 ‧ 鄉札 ‧ 口訣 |
衍生文字 |
合文 ‧ 女书 ‧ 则天文字 ‧ 閩南借音字 ‧ 注音符号 |
字音 |
日本漢字音
古音 ‧ 吳音 ‧ 漢音 ‧ 新漢音 ‧ 宋音 ‧ 唐音 ‧ 慣用音 ‧ 聲調 ‧ 音讀 ‧ 訓讀 ‧ 重箱讀法 ‧ 湯桶讀法 |
信息技术 |
統一碼 ‧ 中文输入技术 ‧ 中文输入法 |
漢字詞 ‧ 錯別字 ‧ 提笔忘字 ‧ 廢除漢字論 ‧ 漢字復活 ‧ 字謎 |
注意:本條目可能有部分字元無法顯示,若遇此情況請參閱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 |
簡化字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進行漢字改革所蒐集或創造的標準化用字,由传统中文繁体字根据《汉字简化方案》实行汉字简化而来,由1955年开始逐步实行。1964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大约有两千二百余个,目前2013年版本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简化字是中國大陆地區最新的简化字规范,其中约有简化字两千五百个左右[1]。
支持簡化字的人士通常主張簡化字的字形一些是古來有之[2],如「云」與「雲」本義相同,是異體字的關係[3],並主要來自于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許多偏旁等來自草書,其類推簡化字也因而來自草書;但亦有反對者認為,簡化字只是借用了古有之字的字形,而未必沿用了該字的本意,因而不能認為是古以有之,如「廣」和「广」本是兩不同的字,後者卻被用作前者的簡化字,而草書楷化並無先例,本質還是在造新字。大多数传统汉字并没有被简化,这些被列入中国大陆规范汉字的字称为傳承字[4]。1977年文字改革委员会曾颁布二简字草案,但因爲此時中國公民識字率已经很高,原有的簡化字已經廣泛使用形成習慣,故二简字在民間少有使用,最終于1986年被正式廢除。
自1976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发布的汉字简体字表与中國大陆的简化字完全相同[5]。因此,简化字的使用也传至新马等东南亚华人地区。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