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
Imperio Español
西班牙帝國左:勃艮第十字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军舰旗) 右: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班牙国旗
左:勃艮第十字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军舰旗)
右: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班牙国旗
格言:"Plus Ultra"拉丁語
“通向更远方”
国歌:皇家進行曲
"Marcha Real"
西班牙帝國的位置
首都馬德里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拉丁語
类型殖民帝国、全球帝国
西班牙国家元首 
• 1492年—1516年
天主教雙王
• 1898年
阿方索十三世
面积
1780年[1]20,000,000平方公里

西班牙帝國(西班牙語:Imperio Español)是1492年至1898年间由西班牙和其前身控制的欧洲帝國,领土曾囊括今美洲非洲亚洲和其他欧洲地區的部分區域,是第一批全球與殖民帝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国」。

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阿拉貢的斐迪南聯姻組成的合併國家於1479年誕生,這對夫妻以天主教双王為人所知。1492年,伊莎貝拉女王資助的航海家哥伦布抵達美洲,被視為西班牙帝國開始的節點。葡萄牙王國在帝國初期是西班牙在美洲和大洋中的最大競爭對手,而法蘭西王國是帝國初期在意大利地區爭霸的最大敵手。西班牙與法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戰爭以西班牙贏得大部分義大利地區,法國成功向莱茵河流域擴張結束。而西班牙與葡萄牙的爭霸最終以帝國於1580年贏得葡萄牙王位繼承戰爭,西王腓力二世獲得葡萄牙王位並組建伊比利亞聯盟告終。西班牙在這一系列的戰爭中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霸權,但隨之開始面臨低地地區的反叛。1598年,在西班牙停止介入法国宗教战争後,歐洲迎來短暫的和平時期,被後世稱為「西班牙治世」。

17世紀初期,西班牙帝國陷入一系列與鄰近國家的戰爭,包括對荷戰爭對法戰爭以及介入神聖羅馬帝國內戰。這一系列的戰爭最終導致葡萄牙於1640年獨立、荷蘭於1648年獨立以及法蘭西王國取代帝國成為歐洲霸主。1667年,法國大元帥蒂雷納子爵率軍入侵西屬尼德蘭,帝國無力反抗並被迫割讓數座城鎮。西班牙在17世紀後期持續衰弱,並在卡洛斯二世去世後成為歐洲列強爭奪的戰利品。1714年,歐洲各國被迫同意法王路易十四的孫子腓力即位為西班牙國王,波旁王朝取代哈布斯堡成為西班牙的王室並持續至今。西班牙的波旁改革成功使海外殖民地財富增長,並在詹金斯的耳朵戰爭中重創英國殖民勢力。而在歐洲大陸西班牙常與法蘭西王國組成聯盟,對抗其他歐洲國家。

西班牙於1808年被法皇拿破仑一世入侵,本土力量損失慘重並使大量殖民地於19世紀初期成功獨立,國際地位遭到重創。到了20世紀初期,殘破的帝國僅剩下非洲地區的殖民地。1898年,帝國正式消失,其最後的財產也隨之消失,儘管自1812年加的斯憲法以來,這些地區已被承認為西班牙國家的一部分。西班牙繼續擁有海外領土,特別是在非洲,但這些領土從一開始就被視為省份,而不是殖民地,因此1898年至1975年期間在西班牙史學中並不被視為帝國時期。

  1. ^ Imperio Español: Territorios conquistados por el Imperio Español. Enciclopedia Humanidades. [2023-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西班牙语).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