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纳州 

印第安纳州
 美國联邦州
State of Indiana
印第安纳州旗幟
州旗
印第安纳州官方圖章
州徽
綽號:胡熱爾英语Hoosier之州
格言:美國十字路口
地图中高亮部分为印第安纳州
地图中高亮部分为印第安纳州
坐标:37°47'N-41°46'N, 84°49'W-88°4'W
国家 美國
建州前印第安纳领地
加入聯邦1816年12月11日
(第19个加入联邦)
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
最大城市印第安納波利斯
政府
 • 州长
 • 副州长英语List of lieutenant governors of {{{Name}}}]]
埃瑞克·霍科姆R
蘇珊娜·克勞奇英语Suzanne CrouchR
立法机构印第安纳州议会
 • 上议院印第安纳州参议院
 • 下议院印第安纳州众议院
联邦参议员英语List of United States Senators from {{{Name}}}]]托德·揚R
迈克·布劳恩R
面积
 • 总计94,321 平方公里(36,418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全美第38
尺寸
 • 长度435 千米(270 英里)
 • 宽度225 千米(140 英里)
海拔210 公尺(690 英尺)
最高海拔383 公尺(1,257 英尺)
最低海拔97 公尺(318 英尺)
人口
 • 排名全美第17名
 • 收入排名全美第名
语言
 • 官方语言英語
郵政代碼IN
ISO 3166码US-IN
时区
大部分地區

[[UTC東部標準時區UTC-5/UTC-4]]({{{timezone1}}})
12個分別位於西北及西南端的縣[[UTC中部標準時區UTC-6/UTC-5]]({{{timezone2}}})
網站www.in.gov
預覽警告:页面使用了Template:Infobox settlement不存在的参数"motto_link"
預覽警告:页面使用了Template:Infobox settlement不存在的参数"anthem_link"
預覽警告:页面使用了Template:Infobox settlement不存在的参数"nickname_link"

印第安纳州(英語:State of Indiana)是美国的一个州,首府為印第安纳波利斯。印第安纳原意是“印第安人的土地”的意思,該州缩写是IN。在美国,一个来自印第安纳州的人不被称为印第安纳州人(Indianer),而被称为胡熱爾人英语HoosierHoosier/ˈhʒər/),在中文裡,这个词一般被译为印第安纳州人。美国海军有多艘战舰以印第安纳州命名。印第安纳州是美国50个州中按面积第38大,按人口第15大的州。印第安纳州也是美国本土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面积最小的州。印第安纳州的州府和最大城市是印第安纳波利斯,它是美国第二大州府和密西西比河以东最大的州府。

在印第安纳领地建制之前,不同文化的原住民已经在印第安纳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千年。天使丘州立历史遗迹英语Angel Mounds State Historic Site是美国保存最好的古代土木工程之一,它位于印第安纳州西南埃文斯維爾附近。印第安纳州的居民称为胡热尔人(Hoosier)。该词来源有争议,但主流看法是该词来源于美国南方高山地区,是一不敬的俚语“土包子”的意思。该看法也为印第安纳州历史局和印第安纳州历史协会认可。

印第安纳州的州名意为印第安人的土地。此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1760年代,当1800年印第安纳领地从西北领地中分离出来单独建制的时候,第一次在美国国会使用。自从印第安纳领地的建制,居民来源就反映出美国东部的地区文化格局。州北部的居民主要来自新英格兰纽约州,州中部的居民主要来自中大西洋各州和毗邻的俄亥俄州,而南部居民则主要来自南部诸州,主要是肯塔基州田纳西州

印第安纳州有非常多元化的经济,2005年州内生产总值为2140亿美元。印第安纳州有数个人口在10万以上的都会区和许多较小的工业城镇。美国2012年人口估算显示,该州总人口数为653.7万。印第安纳州有数个体育球队和体育赛事,包括全国橄榄球联盟印第安纳波利斯小马队、国家篮球联盟印第安纳步行者队、国家女子篮球联盟印第安纳热度队和印第安納波利斯500赛车、Brickyard 400赛车。印第安纳州有数个大学入选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好大学2011年排行榜。圣母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为全美前50名的大学,而巴特勒大學瓦爾帕萊索大學伊凡斯維爾大學为美国中西部地区大学前10名的大学。

印第安纳英文「Indiana」中的「Indi」有「印第」、「印弟」和「印地」3种译法;「ana」則有「安纳」和「安那」,所以2种译法,因此其组合共有3×2=6种:印第安纳印弟安纳印地安纳印第安那印弟安那印地安那。当地唯一的中文报纸印州华报译为印地安那州。[1]

  1. ^ 印州华报:关于我们. 印州华报. [2011-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4).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