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 

太陽系
太陽系的真實彩色圖像,按比例顯示大小,但沒有按距離。 行星的順序是從右到左。
太陽太陽系的行星
(距離未依照比例尺)
年齡45.68 億年
位置
系統質量1.0014 太陽質量
最近的恆星
已知最近的 行星系南門二系統  (4.37 ly)
行星系統
最外緣半長軸 ;已知的行星 (海王星)30.10 AU  (45.03億公里)
古柏斷涯的距離50 AU
數量
恆星1  (太陽)
已知的行星
已知的矮行星
可能有數百顆[1]
目前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認可的有5顆:
已知的天然衛星
470
已知的小行星796,354  (2019-08-27)[4]
已知的彗星4,143  (2019-08-27)[4]
確認是圓的衛星19
相對銀河中心的軌道
不變的-至-星系盤面 傾角60.19°  (黃道)
至銀河中心的距離27,000 ± 1,000 ly
軌道速度220 km/s
軌道週期2.25–2.50亿年
恆星特征
光譜類型G2V
凍結線≈5 AU[5]
日球層頂的距離≈120 AU
希爾球半徑≈1–3 ly

太陽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恆星系统,包括太阳以及直接或间接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a]。在直接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中,最大的八颗被称为行星[b],其余的天体要比行星小很多,比如矮行星太阳系小天體小行星彗星。軌道間接围绕太陽运动的天體是衛星,其中有兩顆比最小的行星水星還要大[c]

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始于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引力坍缩。太阳系内絕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余下的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位于太阳系内侧的是四颗较小的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它们被称为类地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外侧的四颗行星被称为巨行星,其质量比类地行星要大得多。其中最大的两颗是木星土星,它们都是气态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最外侧的两颗行星是天王星海王星,它们是冰巨星,主要由一些熔点比氢和氦更高的挥发成分组成,比如水、甲烷。几乎所有的行星都在靠近黄道平面的轨道上运行。

太陽系也包含許多較小的天體[d]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小行星帶,其中的大部分天体都是像类地行星那样由岩石和金属组成。在海王星轨道之外是柯伊伯带离散盘,包含了有大量的海王星外天体,主要由冰组成,再往外还有新发现的类塞德娜天体(sednoid),其中有几十甚至上万颗因為足够大,能靠自身的重力形成球体[10],称為矮行星。已經被確認是矮行星的包括小行星帶的穀神星,和海王星外天體的冥王星鬩神星[d]除了這兩個區域,还有大量的小型天体自由的运动在两个区域之间,包括彗星,還有半人馬小行星行星際塵雲。有6顆行星、4顆以上的矮行星和一些小天體都有天然的衛星環繞著。[e]通常都依據月球被稱為衛星。太阳系外侧的每颗行星都被由尘埃和小天体构成的行星环环绕着。

太陽風是從太阳向外流出的帶電粒子流,在星際物質中形成了一個氣泡狀區域,被称为太阳圈(或日球层)。日球層頂是太陽風和星際物質的壓力達到平衡的位置,它延伸到離散盤的邊緣。歐特雲,被認為是長週期彗星的來源地,其位置可能比日球层顶还要远1,000多倍。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猎户臂上,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000光年。

  1. ^ Mike Brown. Free the dwarf planets!. "Mike Brown's Planets (self-published)". 23 August 2011 [2016-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5). 
  2. ^ Sheppard, Scott S. The Giant Planet Satellite and Moon Page. Departament of Terrestrial Magnetism at Carnieg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 [7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3). 
  3. ^ Wm. Robert Johnston. Asteroids with Satellites. Johnston's Archive. 6 March 2016 [7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9). 
  4. ^ 4.0 4.1 How Many Solar System Bodies. NASA/JPL Solar System Dynamics. [7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5. ^ Mumma, M. J.; Disanti, M. A.; Dello Russo, N.; Magee-Sauer, K.; Gibb, E.; Novak, R. Remote infrared observations of parent volatiles in comets: A window on the early solar system.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3, 31 (12): 2563. Bibcode:2003AdSpR..31.2563M. doi:10.1016/S0273-1177(03)00578-7. 
  6. ^ 6.0 6.1 6.2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FinalResolution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Dwarf Planets and their Systems. Working Group for Planetary System Nomenclature (WGPSN). U.S. Geological Survey. 7 November 2008 [13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5). 
  8. ^ Ron Ekers. IAU Planet Definition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13 Octo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3). 
  9. ^ Plutoid chosen as name for Solar System objects like Pluto.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Paris. 11 June 2008 [11 June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3). 
  10. ^ "Today we know of more than a dozen dwarf planets in the solar system".The PI's Perspectiv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引证错误:页面中存在标签或{{efn}}模板,但没有找到相应的标签或{{notelist}}模板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