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90377 

賽德娜 ⯲
哈伯太空望遠鏡於2004年拍攝到的賽德娜
发现[1]
發現者米高·E·布朗
乍德·特魯希略
大衛·拉比諾維茨
發現日期2003年11月14日
編號
MPC編號90377 Sedna
其它名稱2003 VB12
小行星分類外海王星天體
獨立天體[2]
軌道參數[2]
曆元 1990年9月26日 (JD 2 448 160.5)
遠日點937 天文單位
(1.402×1014 米)
近日點76.361 天文單位
(1.1423×1013米)
半長軸518.57 天文單位
(7.7576×1013米)
離心率0.855
軌道週期大約 4 404 480
(12 059.06 儒略年
平均軌道速度1.04 千米/秒
平近點角357.457°
軌道傾角11.934°
升交點黃經144.514°
近日點參數311.123°
物理特徵
大小(直徑)995 ± 80 千米[3]
質量≈1 × 1021公斤 [註 1]
平均密度2.0? /立方公分
表面重力0.4975 米/秒²
0.4975 千米/秒
恆星週期0.42 日(10 小時) 1
反照率0.32 ± 0.06 [3]
溫度≈12K
光譜類型(紅色)B-V=1.24; V-R=0.78 [4]
視星等21.1[5]
20.5 [6]
絕對星等(H)1.83 ± 0.05 [3]

賽德娜(英語:Sedna符號⯲[7])為一顆外海王星天體小行星編號為90377。它於2003年11月14日由天文學家布朗加州理工學院)、特魯希略雙子星天文臺)及拉比諾維茨耶魯大學)共同發現,它被發現時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的大型天然天體。賽德娜目前距離太陽88天文單位[8],為海王星與太陽之間距離的3倍。在賽德娜大部分的公轉週期中,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比任何已知的矮行星候選都要遙遠。賽德娜是太陽系中颜色最紅的天體之一。它大部分由甲烷氮冰托林(Tholin)所構成。國際天文聯會目前並未將賽德娜視為矮行星,但是有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它應該是一顆矮行星[9][10][11][12][13]

賽德娜的公轉軌道是一個離心率較大的橢圓遠日點估計為937天文單位,所以它是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之一,比大部份的長週期彗星都還要遠[註 2]。賽德娜的公轉週期約為11,400年,近日點約為76天文單位,天文學家可以藉此推斷它的起源。小行星中心目前將賽德娜視為黃道離散天體,這類天體是因為海王星向外遷徙造成的引力擾動,从柯伊柏帶散射入高傾斜和高離心率的軌道內。但是這種分類已經引起爭議,因為賽德娜不曾接近海王星,所以海王星的引力擾動無法造成它的軌道如此橢圓。一些天文學家認為賽德娜是人類首度發現的首顆歐特雲天體[15],其他天文學家則認為賽德娜的橢圓軌道是一顆通過太陽系附近的恆星所造成的,它可能位在與诞生太陽的星團(一个疏散星團)之內,甚至有天文學家認為賽德娜是太陽從其他恆星系所捕捉到的天體。有些假說[16]認為賽德娜的軌道是海王星外天體存在的證據。共同發現賽德娜和矮行星鬩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的天文學家米高·E·布朗認為它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外海王星天體中最重要的一顆,因為瞭解它的特殊公轉軌道可能可以得知太陽系的起源及早期的演化資訊[17]

  1. ^ Discovery Circumstances: Numbered Minor Planets (90001)-(95000). IAU: Minor Planet Center. [2008-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4). 
  2. ^ 2.0 2.1 Buie, Marc W. Orbit Fit and Astrometric record for 90377. 黃道巡天計畫. 2007-08-13 [2006-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3. ^ 3.0 3.1 3.2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herschel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Tegler, Stephen C. Kuiper Belt Object Magnitudes and Surface Colors. 2006-01-26 [2006-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01). 
  5. ^ 5.0 5.1 AstDys (136199) Eris Ephemerides.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Pisa, Italy. [2011-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4). 
  6. ^ 6.0 6.1 6.2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Horizons2076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U+2BF2 ⯲. David Faulks (2016) 'Eris and Sedna Symbols,' L2/16-173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code Technical Committee Document Register.
  8. ^ 8.0 8.1 AstDys (90377) Sedna Ephemerides.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Pisa, Italy. [2011-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7). 
  9. ^ Barucci; et al. (90377) Sedna: Investigation of surface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10, 140: 6. 
  10. ^ Rabinowitz, Schaefer, Tourtellotte, 2011. "SMARTS Studies of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Dwarf Plane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Vol. 43
  11. ^ Malhotra, 2010. "On the Importance of a Few Dwarf Plane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Vol. 41
  12. ^ Tancredi, G.; Favre, S. Which are the dwarfs in the solar system? (PDF). Asteroids, Comets, Meteors. 2008 [2011-01-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6-03). 
  13. ^ Michael E. Brown. How many dwarf planets are there in the outer solar system? (updates dail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1-09-23 [2011-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8). 
  14. ^ 目前鬩神星距離太陽比賽德娜更遠,為96.6天文單位。
  15. ^ Discovery of a candidate inner Oort cloud planetoid (PDF). Mike Brown. 2004-08-10 [2012-07-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10-26). 
  16.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Mik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7. ^ Cal Fussman. The Man Who Finds Planets. Discover. 2006 [2010-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6). 


引证错误:页面中存在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标签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