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 

實證醫學(英語:Evidence-based medicine縮寫EBM),是一種醫學診療方法,它將證據依知識論上的強度分類,並要求只有强度最高的證據(如統合分析系統性評論隨機對照試驗)才能歸納為有力的建議證據;相對較無力的證據(如專家意見、動物實驗細胞實驗、基本原理推論)只能歸入有力程度不高的建議。這個詞本意是闡述一種方法,用於醫學診療教學及改善不同醫師面對不同患者時的決策方式[1]。此名稱的應用範圍快速擴大到包罗更广的循证实践,以設計適用於患者群和整個群體的指引及政策(實證診療政策)[2],包含教育、管理、法律、公共政策和建築安全等其他研究領域 [3]

實證醫學主張決策和政策皆應儘可能根據證據,而非單單依據從業人員、專家或管理者的信念,無論是應用在醫學教育,個人決策,適用於群體的指引和政策,還是一般健康服務的管理上。因此,它試圖確保臨床醫師英语clinician的意見(可能受限於知識差距或偏誤),有基於科學文獻的所有可用知識補足,保證服務為最佳診療。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不同处是,它并不依赖于经验主义或过往案例,提倡使用正式且明確的方法來分析證據,並提供給決策者。它推動課程向醫學生、從業人員和決策者傳授這個方法。

  1. ^ Evidence-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PDF). JAMA. November 1992, 268 (17): 2420–25 [2019-08-20]. PMID 1404801. doi:10.1001/jama.268.17.2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2. ^ Eddy DM. Practice Policies – Where Do They Come fro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90, 263 (9): 1265, 1269, 1272, 1275 [2019-08-20]. PMID 2304243. doi:10.1001/jama.263.9.12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3. ^ Li et. al. (2019) Ranking of Risks for Existing and New Building Works,Sustainability 2019, 11(10), 2863, https://www.mdpi.com/2071-1050/11/10/2863/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