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音標 | |
---|---|
![]() 用國際音標表示的「國際音標」現代標準漢語發音([kwɔ˧˥.tɕi˥˩ jɪn˥˥ pjɑʊ˥˥]) | |
类型 | (部分為特徵文字) |
使用时期 | 1888年至今 |
语言 | 用以標示任何語言的語音和音位 |
关联书写系统 | |
父系统 | |
ISO 15924 | |
ISO 15924 | Latn (215), Latin |
Unicode | |
别名 | Latin |
本页面有語音學符號,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須支持特殊字母与符号才能正確显示为語音學符號,否则可能變成乱码、问号、空格等其它符号。 |
國際音標(英語: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a]),又稱萬國音標,是一种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標音系統,19世纪末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以作為口語發音的標準表记形式[2]。國際音標的使用者包括語言學研究者、人工語言創造者、外语学生和教師、翻译者、词典编纂者、歌手等等[3][4]。
國際音標設計用来表示口語中詞彙(也包括有限的韵律)发音的一部分话语特性:音位、語調、声调和音節的分隔。[2]若要表示更多的话语特性,諸如咬牙、咬舌和由唇腭裂患者所發出的聲音,則有另一套國際音標擴展系統(extIPA)可以補充[3]。
國際音標中的字符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字母和變音符號。例如,英語字母⟨t⟩在不同詞組中,其發音在國際音標中可能轉寫為單一字母[t],或是一個字母加上變音符號[t̺ʰ][b]。通常,以兩斜線夾注的音標為寬式標音,標記時較為模糊;相對地,以兩方括號夾注的音標為嚴式標音,標音則較為明確。如/t/在不同情形下,可能指的是[t̺ʰ]或[t],其準確的發音取決於上下文和語言環境。
有時國際語音學學會會增加、修改或刪除音標。國際音標最近一次的更改在2005年[5],共有107個單獨字母、52個變音符號和4個超音段成分符號。完整的符號表如下,亦可參見國際音標表或國際語音學學會出版的資料[6]。
IPA Handbook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