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 |
---|
文字史 |
字位 |
文字列表 |
拼音文字相關 |
字母 |
字母的歷史 |
类别 |
表音文字 |
全音素文字 |
辅音音素文字 |
元音附标文字 |
半音節文字 |
特徵文字 |
音節文字 |
语素文字 |
輔助使用 |
速記 |
音標 |
特殊使用 |
數字 |
盲文 |
相关条目 |
象形文字 |
形意文字 |
搭配使用的符 號 |
附加符號 |
标点符号 |
可轉換為文字 的其他使用 |
電報編碼 |
字符 |
辅音音素文字(Abjad)是一种文字的书写系统,其特點是每個符號都代表輔音,輔音音素文字的字母表只有輔音字母,沒有元音字母,所以朗讀文章時口中須補上適當的元音才能讀出。典型的輔音音素文字有「腓尼基字母」、「阿拉伯字母」等。
輔音音素文字的元音通常不標出而暗含於音韻中,即使有也是選擇性地標記,並非主流的書寫形式,如希伯來文的nikkud(尼庫德)和阿拉伯文的harakāt。希伯來文在後期發展成為部分使用元音標記,使它從完全的輔音音素文字過渡成為「元音附標文字」,不過元音的標記並不是強制性的,而且出現了類似全音素文字的寫法。
「輔音音素文字」這個術語首先由美國語言學家彼得·T·丹尼爾斯(Peter T. Daniels)提出,用以描述部分閃米特語族文字的所屬類別[1],取代了原先的常用術語「輔音性字母(consonantal alphabet)」、「輔音文字(consonantary)」。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