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 

锂 3Li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銀白色固体

金属锂浮在煤油上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锂(lithium)·Li·3
元素類別碱金属
·週期·1·2·s
標準原子質量6.941(2)
电子排布1s2 2s1
2, 1
锂的电子層(2, 1)
锂的电子層(2, 1)
歷史
發現约翰·奥古斯特·阿韦德松(1817年)
分離威廉·托马斯·布兰德(1821年)
命名永斯·貝吉里斯
物理性質
物態固態
密度(接近室温
0.534 g·cm−3
熔点時液體密度0.512 g·cm−3
熔点453.69 K,180.54 °C,356.97 °F
沸點1615 K,1342 °C,2448 °F
臨界點(估计)
3223 K,67 MPa
熔化热3.00 kJ·mol−1
汽化热147.1 kJ·mol−1
比熱容24.860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797 885 995 1144 1337 1610
原子性質
氧化态+1, -1
(强碱性氧化物)
电负性0.98(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520.2 kJ·mol−1

第二:7298.1 kJ·mol−1

第三:11815.0 kJ·mol−1
原子半径152 pm
共价半径128±7 pm
范德华半径182 pm
锂的原子谱线
雜項
晶体结构体心立方
磁序顺磁性
電阻率(20 °C)92.8 n Ω·m
熱導率84.8 W·m−1·K−1
膨脹係數(25 °C)46 µm·m−1·K−1
聲速(細棒)(20 °C)6000 m·s−1
杨氏模量4.9 GPa
剪切模量4.2 GPa
体积模量11 GPa
莫氏硬度0.6
CAS号7439-93-2
同位素
主条目:锂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6Li 4.85% 穩定,帶3粒中子
7Li 95.15% 穩定,帶4粒中子

(英語:Lithium;源于拉丁語λίθος,转写为「Lithos」,直譯「石頭」),是化學元素化學符號Li原子序为3,原子量6.941 u。中文名源于“Lithos”的第一音节发音“里”,而且是金属,在左方加上部首“钅”。鋰是軟的銀白色鹼金屬。三粒电子中两粒分布在K层,另一粒在L层。锂是碱金属中最轻的一种。锂常呈+1或0氧化态,是否有-1氧化态則尚未证实[1]。但锂和其化合物并不像其他的碱金属那么典型,锂的电荷密度很大并且有稳定的型双电子层,使锂易极化其他分子或离子,自己却不易受到极化。这点影响到它和其化合物的稳定[2]

標準條件,它是最輕的金屬和最輕的固體元素。同其他鹼金屬,鋰很活潑和易燃,應儲存在礦物油中。切割時展現出金屬光澤,但水氣會快速潮解之,變成暗銀灰色,接著變成黑色的氧化物。它不以元素狀態存在自然界,而只能於(通常是離子)偉晶岩礦物等化合物中出現,它們曾是鋰的主要來源。由於其離子的溶解度,它存在於海水中並通常從鹽水中獲得。從氯化鋰和氯化鉀的混合物中電解分離鋰金屬。

在自然界發現的兩種穩定同位素有所有穩定核素中每粒核子的結合能,鋰原子核處於不穩定狀態。核的性質相對不穩定,鋰在太陽系的含量排名第26。由於以上因素,鋰在核物理學具重要用途。1932年鋰原子向氦的核分裂是第一次完全人為的核反應,而氘化鋰用作熱核武器的燃料。[3]

鋰及其化合物具多種工業用途,包括耐熱玻璃、陶瓷、鋰潤滑脂潤滑劑,用於生產鐵、鋼和鋁的助焊劑添加劑、鋰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這些用途消耗超過四分之三的鋰生產量。

在生物系統內有微量的鋰,但其功能不明。已知鋰鹽可作治療人類躁鬱症的情緒穩定藥物。

  1. ^ J.L.Dye J.Chem.Educ., 54(6) 332(1977)
  2. ^ 刘翊纶任德厚《无机化学丛书》第一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289-354页1984年
  3. ^ Nuclear Weapon Design.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1998-10-21). fas.org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