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條目介紹的是建立於1912年的東亞國家。关于中華民國在1949年
中央政府遷臺後的主要控制地區,请见「
臺灣地區」。关于該國1912年建立至1949年中央政府遷臺前的情況,请见「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关于「中華民國」一詞的其他用法,请见「
中華民國 (消歧義)」。关于「民國」一詞的其他用法,请见「
民國」。
坐标:23°30′N 121°00′E / 23.500°N 121.000°E / 23.500; 121.000[1]
中華民國
|
---|
|
|
 |
![深綠: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區域 淺綠:1953年控蘇案時主張的法理領土[註 2][6][7][8],但现今未實際管轄區域](//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1/Republic_of_China_%28orthographic_projection%29.svg/250px-Republic_of_China_%28orthographic_projection%29.svg.png) |
首都 | 臺北市(中央政府所在地)[9][10] 25°02′N 121°38′E / 25.033°N 121.633°E / 25.033; 121.633 |
---|
最大城市 | 新北市(事實上)[11] 25°01′N 121°28′E / 25.017°N 121.467°E / 25.017; 121.467 |
---|
官方文字 | 正體中文(事實上)[12] |
---|
官方語言 | 國語(事實上)[13] |
---|
國家語言 | 國語(現代標準漢語) 閩南語(含臺灣話、金門話) 客家語 臺灣原住民族諸語 閩東語(馬祖話) 莆仙語(烏坵話) 台灣手語[14] |
---|
族群 | |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佛教、道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註 7] |
---|
政府 | 單一制、共和立憲制、半總統制、五權分立 |
---|
|
| 蔡英文 |
---|
| 賴清德 |
---|
| 陳建仁 |
---|
| 游錫堃 |
---|
| 許宗力 |
---|
| 黃榮村 |
---|
| 陳菊 |
---|
|
立法机构 | 立法院 |
---|
现役军人 | 188,000人 2,380,000人(後備役)(第25名) |
---|
重大事件 |
---|
|
| 1911年10月10日 |
---|
| 1912年1月1日 |
---|
| 1926年7月9日 |
---|
| 1929年1月1日 |
---|
| 1937年7月7日 |
---|
| 1945年10月25日 |
---|
| 1947年7月4日 |
---|
| 1947年12月25日 |
---|
| 1949年12月7日 |
---|
| 1971年10月25日 |
---|
| 1979年1月1日 |
---|
| 1979年12月10日 |
---|
| 1991年5月1日 |
---|
| 1996年3月23日 |
---|
| 2000年5月20日 |
---|
|
面积 |
---|
| 36,197平方公里[18][11](第137名) |
---|
• 水域率 | 10.34% |
---|
人口 |
---|
• 2022年5月估计 | 23,196,178人[19](第56名) |
---|
• 男性人口 | 11,493,738 |
---|
• 女性人口 | 11,721,277 |
---|
• 密度 | 651.1/平方公里[11](第10名) |
---|
GDP(PPP) | 2022年估计 |
---|
• 总计 | 16,217.02億美元[20](第19名) |
---|
• 人均 | 69,500美元[20](第13名) |
---|
GDP(国际汇率) | 2022年估计 |
---|
• 总计 | 8,286.59億美元[20](第21名) |
---|
• 人均 | 35,513美元[20](第28名) |
---|
基尼系数 | ▲ 0.338[21](2018年) 中 |
---|
人类发展指数 | ▲ 0.916[註 8][22](2019年) 极高 · 第23名
|
---|
货币 | 新臺幣(TWD) |
---|
时区 | UTC+8(國家標準時間) |
---|
日期格式 | - yyyy-mm-dd
- yyyy年m月d日
- (中華)民國yyy年m月d日(公元-1911)[註 9]
|
---|
| 公曆(民國紀年、公元紀年)、農曆[註 10] |
---|
行驶方位 | 靠右行駛[註 11] |
---|
电话区号 | +886 |
---|
ISO 3166码 | TW |
---|
互联网顶级域 | .tw[23][24]、.台灣、.台湾[25] |
---|
|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制國家,简称“民國”“中國”或“華”[26][27][28],現因實際控制領土範圍和相關政治狀況而被國際社會通稱為「臺灣」[29][30][31][32]。目前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範圍為臺灣、澎湖群島、福建沿海的金門列島、烏坵列嶼、馬祖列島(金門列島、烏坵列嶼及馬祖列島合稱金馬地區)、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太平島和中洲礁,總計36,197平方公里[33]。首都為臺北市[34],以人口和經濟總量計的最大城市為新北市[35][36],以轄區面積計的最大城市為高雄市。中華民國政府實轄區總人口約2,345萬,其中以漢族為最大族群,佔比達96.45%,其中又以闽南裔为主,而台灣原住民族佔比則為2.45%[37]。國家語言為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註 12],通用中華民國國語(現代標準漢語)[註 13]、臺灣原住民諸語、閩南語(包含臺灣話與金門話)、客家語、閩東語(馬祖話)與莆仙語(烏坵話)等,書寫使用漢字[註 14];而據中華民國行政院公布的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現時臺澎金馬66.3%的民眾在跟他人溝通時,主要使用語言是國語;而閩南語佔31.7%,客家語佔1.5%,其他語言則都低於1%[44]。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告成立[註 15],成為亞洲第一個得到國際廣泛承認的民主共和國[46][47]。中華民國繼承清朝疆域,中央政權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行憲政府之更迭。抗日戰爭勝利後,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並接收臺灣、澎湖群島及南海诸岛。1947年施行中華民國憲法,第二次國共內戰後失去對中国大陆的控制,中央政府於1949年底遷往臺灣。韓戰爆發後美軍協防台灣至1979年。1971年失去对中業島的控制後,中華民國有效統治臺澎金馬維持至今。1971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席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48],不再是联合国会员国[49],之後與世界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斷交,成為有限承認國家[註 16]。1991年5月1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止,實質恢復憲政[50][51]。由於多次縣市改制及東、南沙群島轉交高雄市管理[52],現行行政區劃設有2省、6直轄市及22個縣市[53],其中省經過兩次組織調整,原省轄之政務已完全移交予中央政府[54]。
韓戰爆發後因臺灣戰略位置重要,在美援幫助下經濟快速成長,當時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現今已被視為已開發國家[55][56][57]。1980年代末起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使政黨生態從一黨專制演變為兩黨制,形成多元自由的社會。[58][59][60]當前自由指數[61]、民主指數以及女性參政率在世界各國名列前茅,且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法制化的國家[62][63]。
- ^ 中央情報局. GEOGRAPHIC COORDINAT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世界概況》. [2014-02-23](英文).
- ^ 洪秀柱:讓大陸羨慕學習台灣的民主法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自由時報,2015-10-02,"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強調,中華民國憲法的內容,就是主權及於大陸地區"
- ^ 扁憲法領土範圍 陳總統籲思考是否予以處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者黃瑞弘台北二十四日電,中央社,2006-09-24,"陳總統指出,如果嚴格依憲法相關規定,台灣到底承不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兩個聯合國會員國都是主權獨立國家,是與台灣完全互不隸屬的另外兩個不同國家……當憲法規定與現實狀況完全脫節或背離時,基於對憲法正當性與合理性要求,對轉型正義的期待與堅持,「是不是也應該認真思考,予以必要的處理」?"
- ^ 我國「固有之疆域」的範圍究竟為何. 蘋果新聞網.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 ^ 釋字第328號解釋. 中華民國司法院.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4).
- ^ 馬:92共識可反對但不能否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記者田世昊、王寓中、陳杉榮、鄒景雯/專訪,自由時報,2008-03-29,"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區域是台澎金馬,但根據憲法固有疆域還包括大陸地區"
-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有關外蒙古是否為中華民國領土問題說明新聞參考資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蒙古不是中華民國固有之疆域. 自由時報. [2021-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 ^ 中央通訊社. Interior minister reaffirms Taipei is ROC’s capita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臺北時報》. 2013年12月5日 [2014年2月23日](英文).
- ^ Taiwan Yearbook 2004. 臺灣: 行政院新聞局. 2004年10月. ISBN 978-9570182194 (英语).
- ^ 11.0 11.1 11.2 土地面積、村里鄰、戶數暨現住人口. 內政部戶政司. [2017-10-31].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12-02-19) (中文(臺灣)).
- ^ 土地與人民-語言文字. 中華民國行政院. [202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中文).
- ^ 推動雙語國家政策問題研析. 中華民國立法院. [202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6月1日) (中文).
- ^ 根據《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三條規定。
- ^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9 / CHAPTER 2: People and Language. 行政院新聞局. 2009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03) (英语).
- ^ 人口統計資料. 內政部戶政司. 2018-05-01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中文(臺灣)).
- ^ 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統計資料. 內政部移民署. 2020-01-17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中文(臺灣)).
- ^ 土地. 行政院. [201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 ^ 內政部戶政司. 民國111年5月戶口統計資料分析. www.ris.gov.tw. 2022-08-03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 ^ 20.0 20.1 20.2 20.3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IMF. 2022-10 [202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2).
- ^ 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主計處. 2019-08-16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19).
- ^ 國情統計通報(第 014 號) (PDF). Directorate 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Taiwan (ROC). 2021-01-21 [2021-01-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10).
- ^ 李清輝. 《網路法律教戰手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臺北: 五南文化. 2006年: 第188頁 [2016年5月18日]. ISBN 9861212957(繁體中文).
- ^ 中華民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95年通訊傳播績效報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臺北: 秀威資訊. 2007年: 第150頁 [2016年5月18日]. ISBN 978-9860132700(繁體中文).
- ^ Board Meeting. ICANN. 2010-06-25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7) (英语).
- ^ 魏根深.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Revised and Enlarged. 美國劍橋: 哈佛大學亞洲中心. 2000-03-01: 第32頁 [2014-02-23]. ISBN 978-06740024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7) (英语).
- ^ 「一中」就是中華民國.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13-06-14 [2023-02-02] (中文(繁體)).
- ^ Olympic Games Official Report Los Angeles 193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A84基金會. 1998年1月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 ^ 新新聞周報. 新新聞周刊雜誌社. 2003: 第4頁 [2021-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 ^ 謝莉慧. 馬英九:台灣就是中華民國 是一種通稱. 新頭殼newtalk. 2011-12-03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 ^ 喬偉綱. 蔡英文稱「中華民國台灣」遭批改國號 府拿馬英九任內照片回擊. 上報. 2020-01-15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 ^ 潘俊鐘. 台灣民眾族群認同、國家認同與統獨態度 (PDF). 政治大學. 2003 [2022-08-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1-30).
- ^ 國情簡介-土地. 中華民國行政院. 2011-12-01 [202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 ^ 國家符號. 國史館.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中文(臺灣)).
- ^ 台灣6個直轄市現(2017年)人口數. 中央社. 2017-08-02 [2021-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中文(臺灣)).
- ^ Wayback Machine. web.archive.org. 2012-02-19 [2021-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9.
- ^ 中華民國行政院. 土地與人民-族群. 2022-03-03 [2022-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 ^ 國立編譯館 (编). 部編大專用書《國語》. 正中書局. ISBN 9570903406.
- ^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 140.128.103.128. [2020-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 國音學新修訂第八版. 正中書局.流傳文化.墨文堂文化. 2020-02-07 [2020-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通过Google Books.
- ^ 菅野敦志. 羅家倫與1950年代台灣的簡體字論戰 (PDF). 當代日本與東亞研究. 當代日本與東亞研究會.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2-27).
- ^ 馬英九等. 臺北市政府推行使用正體字說帖. [202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 ^ 林楠森. 馬英九下令移除台灣政府網站簡體字版. BBC News 中文. 2011-06-15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1) (中文(臺灣)).
- ^ 最新普查:全國6成常用國語,而這6縣市主要用台語.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2-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 ^ 何則文.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華民國」與蒙古的恩怨情仇:一甲子前,「中國」一票否決蒙古國入聯. 換日線 Crossing. 2018-05-03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1) (中文(臺灣)).
- ^ 批扭曲歷史 陸委會:孫中山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就是中華民國. 中國時報. 2021-10-09 [202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 ^ 中華民國之肇建. 行政院. [202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6).
- ^ 联合国新闻部联合国网站事务科制作. 联合国大会第2758(XXVI)号决议. www.un.org. [2021-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中文(中国大陆)).
- ^ 会员国 | 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2021-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中文(简体)).
-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 中華民國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2022-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 ^ 劉子維 BBC中文記者. 台灣解嚴30年:平民生活的記憶. BBC中文. 2017-07-14 [2022-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 ^ 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 東沙海域文史資源調查研究成果報告 (PDF).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內政部營建署.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2-27).
- ^ 中華民國簡介-政府組織-地方政府.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2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7).
- ^ 臺灣省政府走入歷史國發會接續服務展新局. 國家發展委員會. [2021-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 ^ 中央情報局.GD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世界概況》. [2014年2月23日](英文).
- ^ 國情統計通報 (PDF). 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 2011-01-07 [2022-08-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1-11).
- ^ 行政院主計處. 歷年經濟成長率.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 ^ 羅達菲博士(Dr Dafydd Fell). 台灣選舉:各小黨競爭成為第三勢力. BBC News 中文. 2014-11-19 [2022-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 ^ 龍虎. 臺灣政治轉型與社會運動互動關係探討 (PDF). [2020-10-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08).
- ^ 歐陽利姝; 馬泰成. 經濟成長與民主政治 —臺灣的實證經驗 (PDF). 2013 [2020-10-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01).
- ^ Taiwan-Freedom In The World 2022. Freedomhouse. [2022-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 ^ 台灣是「自由國度」 2018年全球自由度評比進步兩分!. ETtoday新聞雲. 2018-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30).
- ^ Grace Yao、Yen-Pi Cheng和Chiao-Pi Che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aiwan. 美國: 《社會指標》. 2008年10月6日(英文).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
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