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粒子 

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所涵盖的基本粒子。前三列是费米子,上下又可分為夸克轻子。第四列是规范玻色子。第五列则是希格斯玻色子

粒子物理学中,基本粒子是组成物质最基本的单位。其内部结构未知,所以也无法确认是否由其它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1]。随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物质构成的认知逐渐深入,因此基本粒子的定义随时间也有所变化。目前在标准模型理论的架构下,已知的基本粒子可以分为费米子(包含夸克轻子)以及玻色子(包含规范玻色子希格斯粒子)。由两个或更多基本粒子所组成的粒子则称作复合粒子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由原子所组成。过去原子被认为是基本粒子,原子(ἄτομος)这个词来自古希腊语中「不可切分的」。直到约1910年以前,原子的存在与否仍存在争议,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物质是由量子所组成,而分子不过是数学上的一种猜想[1][2]。之后,原子核被发现是由质子中子所构成。20世纪前、中期的基本粒子是指质子、中子、电子光子和各种介子,这是当时人类所能探测的最小粒子。随著实验和量子场论的进展,发现质子、中子、介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胶子所组成。同时人类也陆续发现性质和电子类似的一系列轻子,还有性质和光子、胶子类似的一系列规范玻色子。这些是现代的物理学所理解的基本粒子。

  1. ^ 1.0 1.1 Sylvie Braibant; Giorgio Giacomelli; Maurizio Spurio. Particles and Fundamental Interac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Particle Physics 2nd. Springer. 2012: 1–3. ISBN 978-94-007-2463-1. 
  2. ^ Ronald Newburgh; Joseph Peidle; Wolfgang Rueckner. Einstein, Perrin, and the reality of atoms: 1905 revisited (PDF).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2006, 74 (6): 478–481 [2015-01-17]. doi:10.1119/1.218896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8-03).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