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納斯·鮑林 



萊納斯·卡爾·鮑林诺贝尔奖得主
Linus Carl Pauling
出生(1901-02-28)1901年2月28日
 美國俄勒冈州波特兰市
逝世1994年8月19日(1994歲—08—19)(93歲)
 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大苏尔
国籍 美國
母校俄勒岡州立大學
加州理工学院
知名于阐述化学键本质和分子的结构
提倡核裁军
奖项 诺贝尔化学奖(1954年)
诺贝尔和平奖(1962年)
列宁和平奖(1968年-1969年)
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1977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量子化学
生物化学
机构讲师:加州理工学院(1927年-1963年)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1967年-1969年)
斯坦福大学(1969年-1975年) Fellow:民主制度研究中心英语Center for the Study of Democratic Institutions(1963年-1967年)
博士導師罗斯科·G·迪金森
其他指导者阿诺·索末菲
埃尔温·薛定谔
尼尔斯·玻尔
博士生杰里多诺霍英语Jerry Donohue
马丁·卡普拉斯
马修·梅塞尔森
埃德加·布赖特·威尔逊英语Edgar Bright Wilson
威廉·利普斯科姆
签名
备注
唯一曾兩次獨享諾貝爾獎的得獎者
預覽警告:页面使用了Template:Infobox scientist不存在的参数"religion"

萊納斯·卡爾·鮑林(英語:Linus Carl 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是美國化学家,量子化學結構生物學先驱者之一。1954年因在化學鍵方面的工作取得诺贝尔化学奖,1963年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获得1962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由於在1962年的決選過程中,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認為當年的提名者均不符合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中所概述的標準。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諾貝爾獎保留到第二年,然後再應用該章程。 因此,一年後的1963年,萊納斯·鮑林獲得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1],成為获得不同诺贝尔奖项的兩人之一(另一人為瑪麗·居禮);也是唯一的一位每次都是独立地获得诺贝尔奖的获奖人。其後他主要的行動為支持維他命C在醫學的功用。鮑林被认为是20世纪对化学科学影响最大的人之一,他所撰写的《化学键的本质》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以量子力學入手分析化學問題,結論卻以直觀、淺白的概念重新闡述,即便未受量子力學訓練的化學家亦可利用準確的直觀圖像研究化學問題,影響至為深遠,比如他所提出的許多概念:电负度共振論价键理论混成軌域蛋白质二級結構等概念和理论,如今已成為化学領域最基础和最广泛使用的觀念。

  1. ^ The Nobel Peace Prize 1962.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4).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