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 201.3–145百万年前 | |
全時期平均大氣O 2含量 |
约13.5 Vol %[1] (为現代的68% ) |
全時期平均大氣CO 2含量 |
约1950 ppm[2] (为前工業時期7倍) |
全時期平均地表溫度 | 约16.5℃[3] (高於現代3℃)
|
侏罗纪(Jurassic,符号J)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長達5千360萬年。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開始於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約2億零130萬年前(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00萬年前(誤差值為400萬年)這一段時間內,虽然侏羅紀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
侏羅紀早期,因為經歷大滅絕,所以各種動植物都非常稀少(屬於休養生息的階段),但其中恐龍總目一枝獨秀,伺機稱霸陸地、佔領了幾乎陸地上所有生態位,開啟了恐龍时代;侏羅紀中晚期以後,恐龍成為地球上最繁榮昌盛的優勢物種,此後會持續統治地球1.4億年,直到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為止。
现已发现的化石,记载了侏罗纪气候环境和构造活动十分独特。盘古大陆自石炭纪形成(3亿年前)以来至三叠纪持续维持,但在晚三叠世後开始分裂。侏罗纪时,十足的板块运动,导致了南美洲的南部从非洲分开。勞亞大陸(其中包括北美和欧亚大陆)也逐渐地从非洲和南美洲分离开,造就了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着这些裂谷大陆的边缘,火山活动频繁。与此同时,欧亚大陆向南移动,缩小了特提斯洋。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北美和欧洲间形成了大陆边缘的海道。侏罗纪时期,地球上要比三叠纪时拥有更多的独立陆块,导致海岸带增多。
整个侏罗纪世界,大多数时期处于温暖而酷似温室的气候。当时繁盛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如今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丰富的煤炭资源。尽管那时仍有大范围的干旱地区,但绿地范围相较三叠纪已有所扩大。劳亚大陆和南部的冈瓦纳大陆生物群,在许多方面,仍然十分独特。不过侏罗纪时,动物群具备了较多的洲际色彩。现已发现,一些动物和植物物种,几乎遍及全世界,而不是只被限制在特定区域。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