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化石时期:成冰纪至今,665–0Ma | |
---|---|
科学分类 ![]() | |
总域: | 新壁總域 Neomura |
域: | 真核域 Eukaryota |
演化支: | 單鞭毛生物 Unikonta |
演化支: | 後鞭毛生物 Opisthokonta |
总界: | 动物总界 Holozoa |
演化支: | 蜷丝动物 Filozoa |
演化支: | 聚胞动物 Apoikozoa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Linnaeus, 1758 |
下属主要分类 | |
異名 | |
|
动物,或稱后生动物(Metazoan),是一群多细胞真核生物,在生物分類學上構成名為动物界(学名:Animalia)的分類階層。除了少数特例外,绝大多数动物会消耗有机物质,呼吸氧气,能够移动和有性生殖,其胚胎发育过程从空心细胞球(囊胚)开始。目前已有逾150万個现生动物物种被發表,其中昆虫是最大的類群,约有100万种。动物的全长从×10−6公尺到33.6米不等。它们与其他生物和生活环境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繁杂的 8.5食物网。虽然人类属于动物,但在口语中,「动物」一词通常指人类以外的动物。針對动物的科学研究称为动物学。
多数现生的动物物种都属于两侧对称动物,这一演化支中的动物的身体结构在生物学上对称。两侧对称动物包括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前者中有多类无脊椎动物,如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后者则涵盖了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包含脊椎动物)。前寒武纪末期的埃迪卡拉生物群中存在着早期动物的生命形式。在大约5.42亿年前开始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中出现了许多海洋生物,就化石记录来看,这些海洋生物后来演变为许多现代动物所在的门。所有现存动物共有的6331组基因已经被确认,这些基因可能来自6.5亿年前的一个共同祖先。
分类史上,亚里士多德將动物分为“有血液的”和“无血液的”。1758年,瑞典生物學家卡尔·林奈在其所著《自然系统》一书中创建了第一个动物分类系统。1809年,让-巴蒂斯特·拉马克将其扩展到14个门级分类单元。1874年,恩斯特·海克尔将动物界分为多细胞后生动物(动物的异名)和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不再被视为动物。在现代,动物的生物学分类依赖分子系统发生学等先进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证明动物分类单元之间的演化关系。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其他动物(肉、卵和奶)一直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动物的皮和毛则被用来取暖。某些动物被驯化为家禽、家畜或宠物。除此之外,它们也是人类文化(如神话和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