铷 

铷 37Rb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银白色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铷(Rubidium)·Rb·37
元素類別碱金属
·週期·1·5·s
標準原子質量85.4678(3)
电子排布[Kr] 5s1
2,8,18,8,1
铷的电子層(2,8,18,8,1)
铷的电子層(2,8,18,8,1)
歷史
發現罗伯特·威廉·本生古斯塔夫·基尔霍夫(1861年)
分離乔治·德海韦西
物理性質
物態固体
密度(接近室温
1.532 g·cm−3
熔点時液體密度1.46 g·cm−3
熔点312.46 K,39.31 °C,102.76 °F
沸點961 K,688 °C,1270 °F
臨界點2093(預測)[1] K,16 MPa
熔化热2.19 kJ·mol−1
汽化热75.77 kJ·mol−1
比熱容31.060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434 486 552 641 769 958
原子性質
氧化态+1
(強鹼性氧化物)
电负性0.82(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403 kJ·mol−1

第二:2632.1 kJ·mol−1
第三:3859.4 kJ·mol−1

更多
原子半径248 pm
共价半径220±9 pm
范德华半径303 pm
铷的原子谱线
雜項
晶体结构體心立方
磁序顺磁性[2]
電阻率(20 °C)128 n Ω·m
熱導率58.2 W·m−1·K−1
聲速(細棒)(20 °C)1300 m·s−1
杨氏模量2.4 GPa
体积模量2.5 GPa
莫氏硬度0.3
布氏硬度0.216 MPa
CAS号7440-17-7
同位素
主条目:铷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82Rb 人造 1.2575 分钟 β+ 3.382 82Kr
85Rb 72.17% 穩定,帶48粒中子
86Rb 人造 18.645  β 1.776 86Sr
ε 0.519 86Kr
87Rb 27.83% 4.97×1010  β 0.283 87Sr

(英語:Rubidium),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Rb原子序數为37,原子量85.4678 u。銣是一種銀白色、非常柔軟的金屬,屬於鹼金屬,性質與其他鹼金屬相似,且是鹼金族中第一個密度大於的元素。單質銣的反應性極高,在空氣中會迅速氧化,甚至能夠自燃,遇水會劇烈反應放出氫氣。天然存在的銣元素由兩種同位素組成:佔比72%的85Rb是銣唯一的穩定同位素;佔比28%的87Rb具微放射性,其半衰期長達490億年,超過宇宙年齡的三倍。

德國化學家羅伯特·威廉·本生古斯塔夫·基爾霍夫於1861年利用當時的新技術火焰光譜法發現了銣元素。其名稱rubidium源自拉丁語rubidus,意為深紅色,是銣元素發射光譜之特徵譜線的顏色。

儘管地殼中銣的含量比豐富得多,甚至超過等常見金屬,但銣分佈稀散,本身沒有獨立礦床,主要為開採和銫的副產品產出,且年產量非常有限。產能的限制使得銣化合物價格昂貴,再加上性質相似的銫比銣具有更強的電正性,故產業上銫的應用領域比銣更加廣泛。銣化合物主要用於化學和電子範疇的研究和開發,銣也被用於高精度原子鐘、特種玻璃、催化劑等領域[3]。此外,銣金屬能夠輕易氣化,而且它有特殊的吸收光譜範圍,所以常被用在原子雷射操控技術上。

銣沒有已知的生理功用,但生物體對銣離子的處理機制和離子相似,因此銣離子會被主動運輸到植物和動物細胞中。銣的化學毒性很低,有研究顯示將生物體中少部分的鉀離子替換為銣離子並不會產生任何顯著的負面影響。不過銣金屬會和水發生爆炸性的劇烈反應,能夠引發火災,故屬於危險化學品。

  1. ^ Haynes, William M. (编).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92nd.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2011: 4.122. ISBN 1439855110. 
  2. ^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1-12., in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1st edition, CRC press.
  3. ^ 谭彦妮; 刘咏. 铷及含铷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PDF).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7, 27 (2): 272–281.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