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 

2022年各国的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英語:inflation,简称通脹)指整體價格或物价水準持續上漲的經濟現象。當整體物价水準上漲,人们的購買力就會減少。部分學者認為,中文「通貨膨脹」字面上容易給人通貨增加聯想,建議改稱「物價膨脹」,但並未廣獲使用。從歷史來看,通貨膨胀曾經是貨幣數量與貿易所需數量的不平衡導致價格上漲,兩者關聯為貨幣發行數量上升投入消費,供不應求使物價上漲,現代「通貨膨胀」一詞來表示「物價持續上升」的現象。然而貨幣發行數量上升,不一定使物價上升,因為可能尚未投入消費,或是被更多的商品(服務)生產或科技進步所抵消,而某些情況,比如說,若新發行的貨幣是流向生產端擴充產能,反而可能造成供過於求,物價反而會下跌[1],形成貨幣發行數量增加但物價卻下跌,與常識相悖的經濟現象。相反的是通貨緊縮

通货膨脹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購買力的下降,而貨幣貶値為貨幣在不同經濟體之間相對價値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國內市場上的價値,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因為不同物價影響不同人,通貨膨脹有許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見的兩種衡量指數有衡量帳面消費者物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以及衡量新出現的商品和服務的通貨膨脹的GDP平减指数

主流經濟學家對於通貨膨脹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為兩派,「貨幣主義者」相信貨幣是通脹率數值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相信貨幣、利率和產出間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也傾向除了一般標準消費性商品物價通脹外再另附上生產性商品(資本)通脹。其他理論,例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相信通膨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導致。簡單地說,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貨幣便會貶値,而物價因而上升。

相關概念包括:

  • 通貨膨脹減緩(disinflation),意指通脹率的降低。
  • 惡性通貨膨脹,意指通脹失去控制急遽增加。
  • 停滯性通脹,意指通脹率與失業率同時增加。
  • 通貨再膨脹(reflation),意指企圖提高物價以反制來自通貨緊縮的壓力。

在古典政治經濟學,「通貨膨脹」意指增加貨幣供給,通貨緊縮則是減少,增加貨幣供給的目的是為了容納實質GDP的增長。一些學派的經濟學家,通常被歸類為自由意志主義者、古典自由主義者或超保守主義者,仍然採用這種用法。在主流經濟術語這則被稱為擴張性和緊縮性貨幣政策。

  1. ^ 不願面對的真相:QE終將導致勞工大量失業?.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