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 

在哲学中,本质(英語:Essence)是一种或一组永遠不變[1]的属性,它们使一个实体或物质成为它的根本所在,并且它必然存在,如果没有它,它就失去了它的身份。本质与偶然性形成对比:偶然性即实体或物质偶然存在的性质,没有这种性质,物质仍然可以保留其身份。这个概念严格地源于亚里士多德(尽管它也可以在柏拉图中找到),他们使用希腊语表达来tiin einai(τὸ τί ἐστι,字面意思是“它是什么”和相应的对于同一个想法,对于学术术语“quiddity”或者有时候用短语来表达(τὸτίἐστι,字面意思是“它是什么”并且对应于学术术语haecceity)。这句话为其拉丁语译者提出了这样的困难,他们创造了essentia(英语“本质”)这个词来代表整个表达。对于亚里士多德及其学者的追随者来说,本质的概念与定义的概念密切相关(ὁρισμόςhorismos)。

在西方思想的历史中,本质常常作为学说的载体,倾向于个体化不同的存在形式以及物体和性质的不同身份条件;在这个逻辑意义上,这个概念为整个基于Leibniz建立的“可能的世界”类比的逻辑理论家族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常识基础,并在Carnap到Kripke的内涵逻辑中得到了发展。受到奎因等“伸张派”哲学家的挑战。

  1. ^ 五南國語活用詞典.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