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 |
区域 | ![]() |
母语使用人数 | 8.48亿(含第二語言使用者)[1] |
語系 | |
中国手语 |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 ![]() ![]() |
管理机构 | ![]() |
語言代碼 | |
ISO 639-1 | zh |
ISO 639-2 | chi (B) zho (T) |
ISO 639-3 | cmn |
ISO 639-6 | cosc (普通話) |
普通话 | |||||||||||||
繁体字 | 普通話 | ||||||||||||
---|---|---|---|---|---|---|---|---|---|---|---|---|---|
简化字 | 普通话 | ||||||||||||
字面意思 | 普遍共通的汉语 | ||||||||||||
|
普通话,為現代標準漢語的變體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用語言[2][3]。繼承了中華民國國語,普通話與漢族中的北方官話最為類似,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及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4]。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中華民國國語。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成为国际人士学习中文的主要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為區別中華民國政府所稱的“国语”,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4][5]。当前“国语”一词于中国大陆仍普遍应用于民间和影视娱乐行业用来代指普通话[6],尤其在谈及影视作品以及歌曲时亦多以“国语版”指代外语电影、动画等作品的普通话配音版本[7][8]。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普通话规定为國家通用語言[3][9]。
council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