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香港 

各年份香港 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
本條目為香港歷史系列之一
開埠初期
(1842年至1898年)
20世紀初歷史
(1898年至1941年)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經濟
地理 - 政治 - 教育
香港主題

香港在1950年代正處於二次大戰後的復原期,但國際局勢的動盪及中國大陸政權的更替,都對香港相當大的影響。在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一度要求取回香港,但礙於國共內戰旋即爆發,中國國民政府不但沒有取得美國的支持,在中國大陸的戰事更節節敗退,無力向英國取回香港。國共內戰期間大量逃難的難民湧入香港,國民黨政府在內戰失利後於1949年退守台灣共產黨於同年10月在中國大陸建立新政權,中國大陸有數以十萬計的居民因為逃避共產黨的統治而遷居香港,香港人口於是由1947年約為175萬急增至1951年的201萬[1][2][3]逃港潮的新移民為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當中更有不少企業家因為共產黨強行實施公私合營,进而推行完全的國有化政策,於是私有企業都設法將業務、資金和技術轉移到香港,為香港經濟的工業化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朝鲜战争期間,聯合國宣佈向大陸實施禁運,香港不能再依賴轉口業,促使香港發展製造業,成為香港戰後經濟三十年的支柱產業[4]。另一方面,香港的房屋、醫療和教育都遠遠不足以應付急劇增加的人口需求,居民普遍生活貧困,加之受到中國大陸局勢的影響,香港局勢也處於不穩,曾經發生嚴重騷亂。

  1. ^ Time Line, Hong Kong Journal. [2007-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2. ^ Web Archive - Time Line, Hong Kong Journal. [2006-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08). 
  3. ^ Hong Kong Population History, Wendell Cox Consultancy. [2007-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1). 
  4. ^ 新聞解碼:韓戰改寫東亞局勢 港經濟受惠. 東方日報. [2019-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