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戰役 

波蘭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一部分

由左上逆時鐘順序起:德國空軍的Ju 87俯衝轟炸機機群;德國步兵與但澤的警察人員推開國境障礙物,為德國宣傳部要求重演而拍攝的畫面(見本圖連結內之說明);擊敗波蘭後,德國與蘇聯軍官彼此握手致意;遭德國空軍轟炸的華沙市;德國陸軍裝甲部隊的一號戰車輕型裝甲偵查車;德軍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格丁尼亞開火。
日期1939年9月1日-10月6日
地点
结果 德國、斯洛伐克與蘇聯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领土变更 波蘭的領土被德國、蘇聯及斯洛伐克瓜分
参战方

 德國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
 但泽自由市


 蘇聯(9月17日之後)
波蘭
指挥官与领导者

納粹德國 瓦爾特·馮·布勞齊區
納粹德國 费多尔·冯·博克
納粹德國 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
斯洛伐克 斐迪南·查特罗什英语Ferdinand Čatloš


苏联 米哈伊尔·科瓦列夫
苏联 谢苗·铁木辛哥
波兰 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
波兰 法茨瓦夫·斯塔切维茨英语Wacław Stachiewicz
波兰 塔德烏斯·庫特雷茲巴英语Tadeusz Kutrzeba
波兰 尤里乌什·隆美尔
兵力
德國:
1,516,000人[1]
5,805[2]-9,000門火炮[3]
2,626輛戰車[4]
2,152[5]-2,315架飛機[6]
斯洛伐克:[7]
51,306人
蘇聯:[8]
466,516人
380輛裝甲車
3,739輛戰車
2,000架作戰飛機
1,000,000人[9]
800輛戰車[10]
392架飛機[11]
伤亡与损失
德國:[12]
10,600人陣亡
3,400人失踪
30,000人受傷
斯洛伐克:[7]
18人陣亡
11人失蹤
46人受傷
蘇聯:
3,000-10,000人陣亡、失蹤或被俘
66,000人陣亡
133,700人受傷
694,000-787,000人被俘

波蘭戰役(又稱德波戰爭[13],而波蘭稱其為1939年保衛戰1939年九月戰役波蘭語Kampania wrześniowa[14][15],德國則稱其為波蘭戰役,作戰代號為《白色方案[9])是德國斯洛伐克蘇聯軍隊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的行動,一般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了一星期後,德國於1939年9月1日凌晨4點40分展開進攻,而蘇聯亦於9月17日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

德國軍隊分作北、南、西三個方向發動攻擊,並以兩翼包圍的方式夾擊集結於邊境地帶的波軍主力部隊。波軍損失慘重、欲撤出部署於德波邊境的部隊,將其用於首都華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條防線,等待軍事同盟國的英法兩國對德國的西方戰線發動攻擊,但擁有兵力絕對優勢的盟軍卻按兵不動。9月中旬,德軍兵臨華沙,波軍將大部分僅存的主力集結,於布楚拉河一線反擊德軍,一度逼迫後者抽調兵力應付,最終,德軍將波軍主力包圍殲滅,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9月17日,東方的蘇聯根據《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協議而入侵波蘭[16],開闢了第二戰場。波蘭政府認定原先守於東方「羅馬尼亞橋頭堡英语Romanian Bridgehead」進行固守的計劃已不可行,遂下令撤離所有部隊至中立的鄰國—羅馬尼亞[17]。10月6日,最後一批波蘭軍隊於科克戰役被擊潰,德蘇兩軍佔領波蘭全國。儘管波蘭從未有代表全國的政府或組織出面宣佈投降過,但也已象徵了波蘭境內戰事的結束。

10月8日,經過短暫的軍政府管理後,德國直接將波蘭西部,包括西里西亞大波蘭波莫查羅茲但澤等曾為德意志帝國領土或有大量德裔人居住的地區併吞為國土,而其餘區域則由親衛隊上將漢斯·法郎克所領導的波蘭總督府進行管理,對內施行「德國化」政策,在德國佔領期間,納粹親衛隊於波蘭境內建立了大量的集中營,關押猶太人醫生公務員教會人員地主等群眾,最後將被关押人员有系統地大量處決。在蘇聯1939年後的佔領區中,史達林則對波蘭人實行「俄羅斯化」,同樣殺害了波蘭社會精英與政治反對者,其中尤以屠殺兩萬名波蘭軍官的「卡廷森林屠殺案」最為出名。在德國佔領波蘭全國後,後者組織起地下抵抗勢力—「波蘭家鄉軍」於二戰期間進行游擊戰。逃到西方國家的數十萬波軍則另外組成一流亡政府,並加入了盟軍,於其他戰場繼續與軸心國戰鬥。二戰結束後,波蘭本土由波蘭統一工人黨所執政,與西方意識形態接近的流亡政府則無法回到波蘭,一直到東歐革命後才重回故土。

波蘭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軍的首次大規模陸上作戰,世界各國對於德軍迅速達成的勝利感到驚訝,進而產生許多誤解或有很大爭議的觀點,部份錯誤資訊仍在今日的出版品中可以見得,例如最有名的「波蘭騎兵向德國戰車衝鋒」、「德國空軍於開戰後數日即消滅波蘭空軍」等,實際上是眾多以訛傳訛的資訊加上納粹宣傳機關的刻意宣传所造成的不正確印象[18]。另外,有軍事歷史學家將本戰役視為德軍新型態作戰模式—「閃擊戰」首次使用的作戰,並視其為德軍吸收西方軍事家(B·H·李德哈特J·C·富勒夏爾·戴高樂等人)的戰車理論而發展的結果,同樣地,這個論點也受到了相當的批評。

  1. ^ Zaloga(2002年),第22页
  2. ^ Zaloga(2002年),第23页
  3. ^ (波兰文)The 1939 Campaign. ww2.pl. [201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1). 
  4. ^ Zaloga(2002年),第27页
  5. ^ Zaloga(2002年),第33页
  6. ^ Hooton(2007年),第85页
  7. ^ 7.0 7.1 (捷克文)Polská kampaň. valka.cz. [201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8. ^ Zaloga(2002年),第80页
  9. ^ 9.0 9.1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Whit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0. ^ Seidner(1978年),第122-123页
  11. ^ Zaloga & y-2002,第33页
  12. ^ Gilbert(2009年),第42页
  13. ^ (中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mod.gov.cn. [201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4. ^ (波兰文)Kampania Wrześniowa 1939. 1939.pl. [201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15. ^ (波兰文)Kampania wrześniowa. portalwiedzy.onet.pl. [201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30). 
  16. ^ Kitchen(1990年),第74页
  17. ^ Sanford(2005年),第20-24页
  18. ^ Forczyk(2019年),第8-9页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