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 298.9–251.902百万年前 | |
全時期平均大氣O 2含量 |
约23 Vol %[1] (为現代的115% ) |
全時期平均大氣CO 2含量 |
约900 ppm[2] (为前工業時期3倍) |
全時期平均地表溫度 | 约16℃[3] (高於現代2℃) |
海平面(高於現代) | 在二疊紀早期相對穩定於是60米(200英尺),在中期下降,末期穩定於−20米(−66英尺)[4] |
二叠纪(英語:Permian,符號P)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地质时代,时间处于石炭紀、三叠紀之間(2.99-2.51亿年前)。定义二叠纪的岩石层是比较分明的,但开始、结束的精确年代却有争议。其不精确度可达数百万年。由地质学家莫企逊1841年提出[5]。以往,二叠纪为二分,目前二叠纪使用三分法:烏拉爾世(Cisuralian)、瓜德魯普世(Guadalupian)、樂平世(Lopingian)。取名于俄罗斯的彼尔姆州。中文译为二叠纪一說是在德國的同年代地層的上層是镁质灰岩,下層是紅色砂岩之故[6]。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