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埃西亞之春 

克罗地亚之春
1971年12月13日《晚报》头版宣布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领导人辞职
日期1967年3月17日至1971年12月1日
(四年八月零两周)
地點
起因
目標
方法
結果
衝突方
  • 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改革派
  • 克罗地亚之母
  • 克罗地亚学生联合会
領導人物

克罗地亚之春克羅埃西亞語Hrvatsko proljećeMaspok)是1967至1971年克羅地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发生的政治冲突。克罗地亚属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六大加盟共和国,此时由克羅地亞共產主義者聯盟(以下简称“克共盟”)统治,该党名义上不受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总统为首的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以下简称“南共盟”)统属。南斯拉夫20世纪60年代发起连串旨在提升经济的改革,领导人为保护各自共和国经济利益采取的措施越来越政治化。克共盟改革派在此期间大致认同文化机构“克罗地亚之母”,与保守派势不两立。

克罗地亚之母在20世纪60年代末充当各种社会不满的传声筒,萨夫卡·达布切维奇-库查尔米科·特里帕洛为首的克共盟改革派在70年代初吸纳该组织。不满起初主要关注經濟民族主義,改革派希望减少克罗地亚境内公司需向联邦政府上缴的硬通货,后来加上强化自治,反对克罗地亚塞族在克罗地亚境内安全、政治等领域代表权过高(无论事实如此还是纯属主观臆测)等政治诉求。双方还特别关注克罗地亚语是否有别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克罗地亚之春令该国历史人物名望提升,如19世纪克罗地亚政治家、奥地利帝国高级军官约西普·耶拉契奇克罗地亚农民党遇刺领导人斯捷潘·拉迪奇,爱国歌曲、美术品等表达克羅埃西亞文化的作品增多。学校课程计划增加克罗地亚内容,改革派为降低关键领域塞族人员比例提出各种措施,计划修改《克罗地亚宪法》,强调共和国是克罗地亚人的民族国家,还要求南斯拉夫联邦政府向自治共和国转让部分权力。上述诉求令克羅埃西亞人与克罗地亚塞族关系激化,克共盟改革派与保守派不共戴天。

其他加盟共和国、南共盟、铁托本人起初没有理会克罗地亚内部斗争,但铁托与南共盟在克罗地亚民族主义势头壮大后干预,克共盟领导人像其他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革派一样被迫辞职。不过改革方针未受影响,下台领导人的大部分要求后来均获采纳,促成新的联邦制推动日后南斯拉夫解體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