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英租界 

天津英租界
British concession in Tientsin
天津英租界工部局
地理位置
位置
  天津英租界
信息摘要
出租方清朝(1860年12月17日)
租借方 大英帝国(1860年-1945年)
收回方 汪精卫政权(1942年3月29日)
 中華民國(1945年)

天津英租界(英語:British concession in Tientsin),是英国设在天津的专管租界,拥有较高的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因与天津法租界毗邻位于天津紫竹林附近,亦有“紫竹林租界”之称。天津英租界是近代中国七个在华英租界之一,同时也是天津的“九国租界”中设立最早、发展最繁荣的租界。

在设立之初,天津英租界便引入了选举人制度,以租地人所承租的土地亩数为标准确定选举人资格,实现了对选举人的登记,在当时尚处于封建王朝的清朝是一创举。1888年,天津英租界紧跟英国兴建市政厅的潮流,动工兴建了近代各国在华租界中的第一个市政厅——戈登堂。此后,天津英租界不断发展,“洋行日多,侨民日众”。1923年6月,黎元洪曾宣布将北洋政府迁往天津英租界,使这里一度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及政府所在地[1]。1930年代,英国与日本曾因天津英租界相关问题而爆发冲突和外交纠纷,并导致天津英租界危机,史称“天津事件”。

自1860年起,天津英租界在共存在了八十余年。1942年2月18日,占领天津英租界的日本当局宣布将其移交给汪精卫政府。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正式收回了天津英租界[1]

  1. ^ 1.0 1.1 费成康. 中国租界史.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年. ISBN 7-80515649-2.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