钋 

釙 84Po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銀色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釙(polonium)·Po·84
元素類別貧金屬
有爭議(有人認為其為類金屬
·週期·16·6·p
標準原子質量(209)
电子排布[] 4f14 5d10 6s2 6p4
2, 8, 18, 32, 18, 6
釙的电子層(2, 8, 18, 32, 18, 6)
釙的电子層(2, 8, 18, 32, 18, 6)
歷史
發現皮埃爾·居禮瑪麗·居禮(1898年)
分離Willy Marckwald(1902年)
物理性質
物態固態
密度(接近室温
(alpha) 9.196 g·cm−3
密度(接近室温)
(beta) 9.398 g·cm−3
熔点527 K,254 °C,489 °F
沸點1235 K,962 °C,1764 °F
熔化热ca. 13 kJ·mol−1
汽化热102.91 kJ·mol−1
比熱容26.4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846) 1003 1236
原子性質
氧化态6, 5[1], 4, 2, −2
(兩性氧化物)
电负性2.0(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812.1 kJ·mol−1
原子半径168 pm
共价半径140±4 pm
范德华半径197 pm
釙的原子谱线
雜項
晶体结构立方
磁序無磁性
電阻率(0 °C)(α) 0.40 µ Ω·m
熱導率? 20 W·m−1·K−1
膨脹係數(25 °C)23.5 µm·m−1·K−1
CAS号7440-08-6
同位素
主条目:釙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208Po 人造 2.898  α 5.216 204Pb
β+ 0.379 208Bi
209Po 人造 124  α 4.979 205Pb
β+ 0.871 209Bi
210Po 痕量 138.376  α 5.407 206Pb
211Po 痕量 516 毫秒 α 7.595 207Pb
212Po 痕量 0.2944 微秒 α 8.954 208Pb
214Po 痕量 163.47 微秒 α 7.834 210Pb
215Po 痕量 1.781 毫秒 α 7.526 211Pb
β 0.715 215At
216Po 痕量 144.0 毫秒 α 6.906 212Pb
218Po 痕量 3.097 分钟 α 6.115 214Pb
β 0.257 218At

(英語:Polonium),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Po原子序數为84。釙是一種稀有且具有高度放射性的銀白色金屬(有時歸為類金屬)。在1898年由玛丽亚·居里皮埃尔·居里所發現,並以玛丽亚·居里的故鄉波蘭Polska)命名。

釙的化學性質近似於同族的,然而,其金屬性則和同週期的相鄰元素較為相似。釙沒有穩定同位素,其所有天然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很短,因此釙在自然界僅極為少量地以238U衰變產物──210Po(半衰期為138天)的形式存在於鈾礦之中。儘管有半衰期略長於210Po的同位素存在,但這些同位素只能以人工合成的方式生成。在現今,釙主要是以中子照射元素的方式,在毫克等級的數量下,極少量地製造。由於其強烈放射性所導致的化學鍵輻解衰变热,絕大多數有關釙化學的研究僅在極微量的尺度下進行。

釙有若干和其放射性有關的應用:包括作為防靜電裝置中子源、α粒子源、以及毒物

  1. ^ Thayer, John S. Relativistic Effects and the Chemistry of the Heavier Main Group Elements. Relativistic Methods for Chemists. Challenges and 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0, 10: 78. ISBN 978-1-4020-9974-8. doi:10.1007/978-1-4020-9975-5_2.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