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 

銅 29Cu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红橙色帶金屬光澤

純銅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銅(copper)·Cu·29
元素類別過渡金屬
·週期·11·4·d
標準原子質量63.546(3)
电子排布[Ar] 3d10 4s1
2,8,18,1
銅的电子層(2,8,18,1)
銅的电子層(2,8,18,1)
物理性質
密度(接近室温
8.96 g·cm−3
熔点時液體密度8.02 g·cm−3
熔点1357.77 K,1084.62 °C,1984.32 °F
沸點2835 K,2562 °C,4643 °F
熔化热13.26 kJ·mol−1
汽化热300.4 kJ·mol−1
比熱容24.440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1509 1661 1850 2089 2404 2834
原子性質
氧化态+1、+2、+3、+4
电负性1.90(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745.5 kJ·mol−1

第二:1957.9 kJ·mol−1
第三:3555 kJ·mol−1

更多
原子半径128 pm
共价半径132±4 pm
范德华半径140 pm
銅的原子谱线
雜項
晶体结构面心立方
磁序抗磁性[1]
電阻率(20 °C)1.678×10-8 Ω·m
熱導率401 W·m−1·K−1
膨脹係數(25 °C)16.5 µm·m−1·K−1
聲速(細棒)(室溫)3810 m·s−1
杨氏模量110-128 GPa
剪切模量48 GPa
体积模量140 GPa
泊松比0.34
莫氏硬度3.0
維氏硬度343–369 MPa
布氏硬度235–878 MPa
CAS号7440-50-8
同位素
主条目:銅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60Cu 人造 23.7 分钟 β+ 5.106 60Ni
61Cu 人造 3.343 小時 β+ 1.216 61Ni
62Cu 人造 9.672 分钟 β+ 3.959 62Ni
63Cu 69.15% 穩定,帶34粒中子
64Cu英语copper-64 人造 12.7004 小時 β+ 0.653 64Ni
β 0.580 64Zn
65Cu 30.85% 穩定,帶36粒中子
67Cu 人造 61.83 小時 β 0.561 67Zn

tónɡ(英語:Copper),是最早發現的化學元素化學符號Cu(源于拉丁語Cuprum[2]),原子序數为29,原子量63.546 u。純銅是柔軟的金屬,表面剛切開時為紅橙色帶金屬光澤、延展性好、導熱性導電性高,因此在電纜電氣電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築材料,以及組成眾多種合金,例如用於珠寶的紋銀,用於製作船用五金和硬幣的白銅以及用於應變片熱電偶康銅銅合金機械性能優異,電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是青銅黃銅。此外,銅也是耐用的金屬,可以多次回收而無損其機械性能。

銅是在自然界中可以直接使用的金屬的其中一種(天然金屬),這使得其在西元前8000年時被多個不同地區的人們使用,在數千年之後,銅在西元前5000年成為首個從硫化礦石中冶煉出的金屬;在西元前4000年成為第一個在模具中塑形的金屬,更在西元前3500年與另一種金屬鍛造成了人類史的第一個合金——青銅[3]。在古羅馬時期,銅礦大多在賽普勒斯開採,同時也使這種金屬得到最初的名字Cyprium(也就是賽普勒斯的金屬),之後演變為Cuprum拉丁語),而現在常用的copper則是於西元1530年前後第一次被使用[4]

銅在自然界中經常形成二價的銅鹽類,它們使藍銅礦孔雀石綠松石等礦物具有藍色或綠色,並且在歷史上也廣泛用作顏料。氧化成銅綠的銅經常被用在建築物的屋頂上。而有時銅也被用在裝飾藝術上,而且不管是元素型態或形成化合物的銅都會被利用。另外,銅化合物用作抑菌劑殺真菌劑和木材防腐劑。

銅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膳食礦物質,因為那是呼吸酶複合體-細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的重要組成成分。在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中,銅是組成血液色素血藍蛋白(blood pigment hemocyanin)的成分,而在魚類或其他脊椎動物中,則被鐵血紅蛋白複合體給取代。另外,在人體中,銅主要分布在肝臟、肌肉和骨骼中[5],而一般成人每公斤體重約含有1.4至2.1毫克的銅[6]

  1. ^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3-03. in Lide, D. R. (编),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6th,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2005, ISBN 0-8493-0486-5 
  2. ^ Enghag. Encyclopedia of the Elements. Wiley-VCH. 2004: 144. ISBN 3-527-30666-8. 
  3. ^ McHenry, Charles (编).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3 15. 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 1992: 612. ISBN 978-0-85229-553-3. 
  4. ^ Copper.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2018 [22 August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5. ^ Johnson, MD PhD, Larry E. (编). Copper. Merck Manual Home Health Handbook.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a subsidiary of Merck & Co., Inc. 2008 [7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6. ^ Copper in human health.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