锝 

鎝 43Tc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閃亮的銀灰色金屬
Thin gray sheet of metal, with a dull shine, encased in a glass tube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鎝(Technetium)·Tc·43
元素類別過渡金屬
·週期·7·5·d
標準原子質量[97]
电子排布[Kr] 4d5 5s2
2, 8, 18, 13, 2
鎝的电子層(2, 8, 18, 13, 2)
鎝的电子層(2, 8, 18, 13, 2)
歷史
預測德米特里·門捷列夫(1871年)
發現卡羅·佩里耶和埃米利奧·塞格雷(1937年)
分離卡羅·佩里耶和埃米利奧·塞格雷(1937年)
物理性質
密度(接近室温
11 g·cm−3
熔点2430 K,2157 °C,3915 °F
沸點4538 K,4265 °C,7709 °F
熔化热33.29 kJ·mol−1
汽化热585.2 kJ·mol−1
比熱容24.27 J·mol−1·K−1
蒸氣壓((推斷))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2727 2998 3324 3726 4234 4894
原子性質
氧化态–1[3]、+1[4]、+2、+3[5]+4、+5、+6、+7
(強酸性)
电负性1.9(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702 kJ·mol−1

第二:1470 kJ·mol−1

第三:2850 kJ·mol−1
原子半径136 pm
共价半径147±7 pm
鎝的原子谱线
雜項
晶体结构六方密堆積
磁序順磁性
熱導率50.6 W·m−1·K−1
聲速(細棒)(20 °C)16,200 m·s−1
CAS号7440-26-8
同位素
主条目:鎝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97Tc 人造 4.21×106  ε 0.321 97Mo
98Tc 人造 4.2×106  β 1.793 98Ru
99Tc英语Technetium-99 痕量 2.111×105  β 0.297 99Ru
99mTc 人造 6.0066 小時 IT 0.142 99Tc
β 0.440 99Ru

(英語:Technetium;台湾譯),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Tc原子序數为43。鎝是一種銀灰色的過渡金屬,其化學性質介於同之間。锝的所有同位素都不穩定,是原子序最小的放射性元素。其壽命最長的同位素是锝-97,半衰期421萬年,遠短於地球的年齡,因此所有原始的锝元素,也就是在地球形成時可能存在的鎝,至今都已全部衰變殆盡。地球上現存的大部分锝都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界中僅有極少量存在。在礦中,鎝是一種自發裂變產物;在礦石中,鉬經中子俘獲后可以生成鎝。

在鎝發現以前,德米特里·門捷列夫就已經預測了它的許多性質。在他的周期表中,門捷列夫把這種尚未發現的元素叫做“類錳”,符號為Em。1937年,鎝成為第一個由人工合成而發現的元素。它的英文名來自希腊語τεχνητός,意為“人造”。

鎝的短壽命同位素鎝-99m具有γ放射性,廣泛用於核醫學。鎝-99僅具有β放射性。商業上,鎝的長壽命同位素是反應堆鈾-235裂變的副產物,可以從乏燃料中提取得到。锝的半衰期较短,因此1952年在壽命超過十億年的紅巨星中鎝的發現证明恆星可以合成重元素

  1. ^ John E. Ellis. Metal Carbonyl Anions:  from [Fe(CO)4]2- to [Hf(CO)6]2- and Beyond†. Organometallics. 2003, 22 (17): 3322–3338. doi:10.1021/om030105l (英语). 
  2. ^ Greenwood, N. N.; Earnshaw, A.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2nd. 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 1997. ISBN 0-7506-3365-4. 
  3. ^ HTc(CO)5中含有Tc(–1),见此[1]。此来源[2]错误报告了Tc(–3)的存在。
  4. ^ Technetium: technetium(I) fluoride compound data. OpenMOPAC.net. [2007-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3). 
  5. ^ Technetium: technetium(III) iodide compound data. OpenMOPAC.net. [2007-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6).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