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 

上海博物館所藏劉鼎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煮食器,材质以青铜为主。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开始使用陶鼎,到金石并用时代,青铜鼎开始出现,经过两代的发展,青铜鼎的使用在周代达到鼎盛。青铜鼎是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器形之一,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的始终。除了作为食器,也有鼎是被用作承放食物或佐料的盛器,祭祀神明和祖先的礼器,陪葬的明器,甚至还有的被用作刑具。周代之后,随着铁器灶台的普及,鼎逐渐被其他器形所取代。宋朝以后,随着金石学的兴起,又有一些鼎作为装饰品出现,除仿古的铜鼎,还有一些是金银器、玉器或者瓷器。

作为西周礼乐制度的一部分,列鼎制度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九个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鼎成为等级和权力的象征。相传为夏代铸造的九鼎也成为周天子王权的象征。虽然有些鼎仅有十几厘米高,几千克重,但作为礼器的铜鼎却往往非常巨大,已发现最大的后母戊鼎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鼎由足、腹、耳、盖等部分组成。一般圆鼎为三足,方鼎为四足,但也存在四足的圆鼎。鼎一般无耳或有两耳,根据耳的位置立于腹壁上方,还是附于腹壁侧面,又可分为立耳和附耳。部分鼎还带有鼎盖,鼎盖上一般带有盖钮。鼎腹部一般带有精美的纹饰,足部、耳部和鼎盖也有饰有纹饰的。鼎上常见纹饰有兽面纹、乳钉纹、云雷纹等。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