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9年至1550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549年至1550年
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日期與地點
1549年11月29日至1550年2月8日
教宗國宗座宮保祿小堂
樞機團主要人員
樞機團團長若望·道明·德·庫皮斯英语Giovanni Domenico de Cupis樞機
樞機團副團長若望·薩爾維亞蒂英语Giovanni Salviati樞機
總務樞機圭多·阿斯卡尼奧·斯福爾扎·迪·聖菲奧拉英语Guido Ascanio Sforza di Santa Fiora樞機
首席助祭諾森·齊博英语Innocenzo Cybo樞機
秘書若望·方濟各·比尼義大利語Giovanni Francesco Bini
選舉情況
選情經過61輪投票後選出新教宗
當選者
若望·瑪利亞·索基·德爾·蒙特樞機
(取名号為儒略三世
← 1534年
1555年4月 →

1549年至1550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樞機團教宗保祿三世離世後選出若望·瑪利亞·索基·德爾·蒙特樞機為教宗儒略三世的選舉秘密會議。這次選舉秘密會議是16世紀舉行時間第二長及截至當時有最多樞機選舉人參與的1次。當時參與的樞機選舉人(最高峰有51人)分為3個陣營,包括法蘭西王國的亨利二世派(法蘭西派)、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派(帝國派)和法爾內塞派(保祿三世的姪子樞機)。[1]

樞機團留意到歐洲列強的廣泛干預,故此他們在選舉秘密會議裏確定何時和如何重新召開查理五世支持但亨利二世持反對態度的特利騰大公會議。他們亦需要決定帕爾馬公國的命運(查理五世和法爾內塞家族聲稱擁有該公國)。[2]樞機團雖然幾乎選出雷吉納爾德·博勒樞機為新教宗,但是遲到的各法蘭西的樞機令選舉秘密會議變回僵局。[3]各樞機選舉人最後妥協並選出若望·德爾·蒙特樞機為教宗儒略三世。

法蘭西人希望儒略三世不會給予神聖羅馬帝國任何好處。不過,他們的緊張局勢在儒略三世1550年11月重新召開特利騰大公會議之時失控。關係破裂後,他們於1551年8月幾乎導致天主教會分裂。法蘭西軍隊、帕爾馬公爵奧塔維奧·法爾內塞英语Ottavio Farnese, Duke of Parma的軍隊和教宗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聯合軍隊展開了一段短暫的帕爾馬戰爭英语War of Parma。這兩件事情亦令他們的鬥爭進入高潮。[4]

法蘭西的神職人員並沒有參與特利騰大公會議於1551年至1552年的會期。亦因如此,他們在法蘭西王國推行改革的進度緩慢。由於亨利二世不允許任何法蘭西的樞機在羅馬定居,很多樞機都錯過了選出馬策祿二世的選舉秘密會議。然而馬策祿二世出任教宗的時間短暫。當他們抵達羅馬時,他們只是剛好及時選出保祿四世作為馬策祿二世的繼任人。[5]

  1. ^ Baumgartner, 1985, p. 301.
  2. ^ Baumgartner, 1985, p. 302.
  3. ^ Baumgartner, 1985, pp. 306-308.
  4. ^ Baumgartner, 1985, pp. 313-314.
  5. ^ Baumgartner, 1985, p. 314.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