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弓綱 

合弓綱
化石时期:石炭紀晚期到全新世
合弓綱的代表种类: 杯鼻龙(属于卡色龙科)、肿面蜥(属于始蜥龙科)、基龙(属于基龙科)、异齿龙(属于楔齿龙科)、冠鳄兽(属于冠鳄兽科)、布拉塞龙(属于二齒獸下目史达勒克兽科)、狼蜥兽(属于丽齿兽亚目)和 (属于哺乳形类的一支后代:哺乳类)。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总纲: 四足總綱 Tetrapoda
演化支 爬行形類 Reptiliomorpha
演化支 羊膜動物 Amniota
纲: 合弓綱 Synapsida
Osborn英语Henry Fairfield Osborn, 1903
異名

合弓綱学名:Synapsida,意為「合并的颧弓」)也稱獸形綱,是羊膜動物的兩個主要演化支之一,包含所有與哺乳類關係較近的四足类脊椎动物[1]

在以往的傳統生物分类法中,合弓綱曾被定义是爬行動物的一個亞綱,因合弓綱動物在头骨的兩側各有一個下颞孔,故漢語曾將Synapsida译为“下孔亞綱”、“單孔亞綱”或“单弓亚纲”,而哺乳动物出现之前的合弓纲兽孔目物种则被称作“似哺乳爬行動物”——现今这些译名都已废止[2][3]。在此旧定義下,哺乳動物起源於爬行動物,但由於分類定義的變化,這種觀點目前被否定。包括哺乳类在内的合弓纲仅能算是羊膜动物基干种——爬行形类下的一支,通俗意义上的爬行类则是羊膜动物的另一個演化支——蜥形纲之下的并系群,和演化自恐龙鸟类一起至少在石炭纪晚期就与哺乳动物的祖先在演化路线上分道扬镳了。

合弓綱出現在3.8億年前的晚石炭紀,在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后取代离片椎类两栖动物成為整个二叠纪的優勢陸地動物,數量眾多且多樣化。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使得許多早期合弓類動物消失,少數兽孔目物種(比如二齿兽下目水龙兽兽头亚目麝喙兽)存活到三叠纪并曾作为先锋物种短暂兴盛,但在史密斯-斯派斯期边界事件后衰败,主龍類蜥形纲的伪鳄中三叠世迅速崛起成為三疊紀的優勢陸地動物。合弓綱在三叠纪中期以后渐趋绝灭,只剩下犬齿兽类的少數物種演化出了哺乳形类。在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后,哺乳动物在崛起的恐龙翼龙的阴影下依靠夜行性错位竞争存活到白堊紀,直到白垩纪中后期被子植物陆地革命才再度繁盛,在白垩纪末大灭绝造成所有非鸟恐龙灭绝后才在古近纪重新占领优势生态位

  1. ^ Laurin, Michel, and Robert R. Reisz (2007). Synapsida: Mammals and their extinct relativ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ersion 06 April 2007. The Tree of Life Web Project.
  2. ^ Benton, Michael J.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rd ed.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Ltd. 2004. ISBN 0632056371. 
  3. ^ Carroll, R. L.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 New York: WH Freeman & Co. 1988. ISBN 0716718227.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