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理論 

國際關係理論從理論角度研究國際關係;它嘗試為國際關係的分析提供理論框架[1]奧利·霍爾斯蒂英语Ole Holsti把國際關係理論形容為一副太陽眼鏡,讓配戴者只看到跟理論有關的重要事件。現實主義者認為無需理會的事件在建構主義者來說可能是具有關鍵性作用的,反之亦然。三套最盛行的理論分別為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及建構主義。[2]

國際關係理論可以分為基本上聚焦於國家層面分析的「實證主義理性主義理論」,以及將階級、性別、後殖民時期安全等更廣泛意義上的安全納入分析當中的「後實證主義反思主義」理論。

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較晚,然而其理論基礎卻源遠流長,霍夫曼在談到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時說:「國際關係理論是一門既年輕又古老的學科。」[3],然而國際關係理論的影響力足以令人類自我摧毀,杜意奇曾說過:「國際關係理論是一門關於人類生存的藝術和科學。」[4]

  1. ^ 存档副本. [201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5). 
  2. ^ Snyder, Jack, 'One World, Rival Theories, Foreign Policy, 145 (November/December 2004), p.52
  3. ^ Stanley Hoffman, The State of War-Essays p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aeger Publishers, 1965, p5
  4. ^ Karl Deutsch,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entice Hall Inc., 1978, p7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