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 

氯 17Cl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氯(Chlorine)·Cl·17
元素類別鹵素
·週期·17·3·p
標準原子質量[35.446, 35.457][1]
电子排布[Ne] 3s2 3p5
2, 8, 7
氯的电子層(2, 8, 7)
氯的电子層(2, 8, 7)
歷史
發現卡尔·威廉·舍勒(1774年)
分離卡尔·威廉·舍勒(1774年)
物理性質
物態气态
密度(0 °C, 101.325 kPa
3.2 g/L
沸点時液體密度1.5625[2] g·cm−3
熔点171.6 K,-101.5 °C,-150.7 °F
沸點239.11 K,-34.04 °C,-29.27 °F
臨界點416.9 K,7.991 MPa
熔化热(Cl2) 6.406 kJ·mol−1
汽化热(Cl2) 20.41 kJ·mol−1
比熱容(Cl2)
33.949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128 139 153 170 197 239
原子性質
氧化态7, 6, 5, 4, 3, 2, 1, -1
(强酸性
电负性3.16(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1251.2 kJ·mol−1

第二:2298 kJ·mol−1
第三:3822 kJ·mol−1

更多
共价半径102±4 pm
范德华半径175 pm
氯的原子谱线
雜項
晶体结构正交
磁序抗磁性[3]
電阻率(20 °C)> 10  Ω·m
熱導率8.9×10-3  W·m−1·K−1
聲速(氯气, 0 °C) 206 m·s−1
CAS号7782-50-5
同位素
主条目:氯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35Cl 75.8% 穩定,帶18粒中子
36Cl 痕量 3.013×105  β 0.709 36Ar
ε 1.142 36S
37Cl 24.2% 穩定,帶20粒中子

(英語:Chlorine),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Cl原子序數为17,属于鹵族(即周期系ⅦA族)。氯是第二輕的鹵素,处于之間,因此氯的非金属性介于它们之间。氯在室溫下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黃綠色有毒氣體,液化后变为黄色油状液体。它是反應性極強的元素和強氧化劑。氯的電子親和力在所有元素中最高,且是鲍林電負度中第三高电负性的元素,僅次於氧和氟。

從遠古時期,人們就知道一种含氯的化合物——氯化鈉(食用鹽的主要成分)。1630年,氯氣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首次被合成出來,但並不被当时的人们認為是一种重要的物質。1774年,卡爾·威廉·舍勒寫了一篇關於氯氣的描述,推測它是新元素的氧化物。1809年,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路易·雅克·泰纳尔認為這种氣體是一种新的化学元素,而这个假设由英国化学家漢弗里·戴維在1810年证实。他以该种气体的颜色“淡绿色”(古希臘文:χλωρός、羅馬文:khlôros)为之命名。

因為氯很活泼,所以地殼中所有的氯皆以氯離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例如食鹽。氯是含量第二多的鹵素(仅次于元素),也是地殼中含量排名第二十多的元素(0.031%)。這些地殼中氯沉積物與海水中氯化物含量相比則相形見絀。

商業生產的氯是通过電解食鹽水而得。家用漂白剂消毒劑以及工業用的一些化學試劑的開發乃是得利於氯的高氧化電位性質。氯廣泛運用于製造消費者產品,包括三分之二的有機化學品像是聚氯乙烯、許多塑膠製品的中間產物和其他沒有包含氯元素的終端產品。游泳池经常使用含氯化合物以維持水池乾淨和衛生。高濃度的氯元素對生物體來說是極度危險和有毒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曾使用氯氣作為第一個化學戰劑。

各種生物都需要以氯離子形式存在的氯。其他形式的含氯化合物在生物體中則很少存在,人造的含氯化合物有些具有毒性、有些則無。高層大氣中以氯氟烃为代表的含氯有机分子是造成臭氧層耗損的元凶。嗜中性球把氯离子氧化成次氯酸鹽时会產生少量氯元素,其可作為生物體免疫對抗細菌的一部分。

  1. ^ Prohaska, Thomas; Irrgeher, Johanna; Benefield, Jacqueline; Böhlke, John K.; Chesson, Lesley A.; Coplen, Tyler B.; Ding, Tiping; Dunn, Philip J. H.; Gröning, Manfred; Holden, Norman E.; Meijer, Harro A. J. Standard atomic weights of the elements 2021 (IUPAC Technical Report).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22-05-04. ISSN 1365-3075. doi:10.1515/pac-2019-0603 (英语). 
  2. ^ Chlor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as Encyclopaedia, Air Liquide
  3. ^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Lide, D. R. (编),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6th,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2005, ISBN 0-8493-0486-5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