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学院 

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倫敦大學學院標誌(原色)[1]
Collegium Universitatis Londinensis
校训Cuncti adsint meritaeque expectent praemia palmae拉丁文
中译讓一切努力贏得桂冠
创办时间1826年[2]
URN编码英语Unique Reference Number133902
学校类型公立研究型
捐贈基金九千零五十萬英鎊(截至2014年7月31日)[3]
校监安妮長公主
教務長米高·阿瑟
理事會主席朱利葉斯·安妮[4]
行政人員4,910
教师人數7,070
学生人數41,180(2018/19)[5]
本科生人數20,005(2018/19)[5]
研究生人數21,175(2018/19)[5]
校址 英国英格蘭倫敦
大學视察者(Visitor)上訴法院主事官[6]
代表色    [7]
隶属倫敦大學
大英國協大學協會
歐洲大學協會
G5超級精英大學
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
羅素大學集團
五大科學工程聯盟英语SES-5 (universities)
英國大學聯盟
金三角名校
網站www.ucl.ac.uk
位置
地圖

倫敦大學學院(英語: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縮寫UCL)是一所坐落於英國倫敦公立研究型大學,为英格兰第三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2][8]

學院最初於1826年由湯瑪斯·坎貝爾亨利·布魯厄姆以“倫敦大學”(London University)之名創立,是倫敦市第一所高等學府,且為全英首間不拘學生性別及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2][9]雖沒有直接介入學校的建設,但哲學家傑里米·邊沁對教育的理念啟發了創辦者,故獲譽為“倫大教父”。[10]1836年,以書院聯邦制正式成立倫敦大學,學校改名為“倫敦大學學院”,與倫敦國王學院成為了此大學的兩位始創成員學院。[11]學校隨後迅速發展並與多所專科院校合併,也在英格蘭開創了不少高校學系。[2]該校雖然是倫敦大學的成員學院,但學院本身擁有包括獨立頒授學位的高度自治權,故性質與一般大學無異。[2]

倫敦大學學院共設11所學術學院,擁有超過100個學術科系與研究中心。[12]其主校區位於倫敦市中心布盧姆茨伯里區,并设位于斯特拉福德的东校区(UCL East),此外另設兩所分別坐落於澳大利亚卡塔爾的衛星校園。[13]同時,校內擁有17間圖書館、9所博物館及收藏區,館藏涵蓋不同學術範疇。[14]倫大學院為英國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15],亦是国民保健署建立的11所生物醫學研究基地及多個科技聯盟的始創者之一[16][17][18][19][20]

該校在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全球前十名、英國前五名。[21][22][23][24]截止2020年10月,此校的師生、校友及研究人员包括了34名諾貝爾獎得主3位菲爾茲獲獎者、多名政治要員與組織領袖及數位著名文藝人。[25][26][27]

  1. ^ MAKING AN IMPACT - The UCL Style Guide (PDF). 2015 [2015-05-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4-06). 
  2. ^ 2.0 2.1 2.2 2.3 2.4 About UCL - Our History.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5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9). 
  3. ^ Annual Report and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the year ended 31 July 2014 (PDF).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4 [2015-05-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1-08). 
  4. ^ Membership.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5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9). 
  5. ^ 5.0 5.1 5.2 Where do HE students study?.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 [1 March 2020]. 
  6. ^ UCL Officer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5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3). 
  7. ^ The UCL Visual Identity: 14. 2015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Mid Purple and Blue Celeste are UCL's traditional colours. 
  8.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Fulbright Commission.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Degrees of Success - University Chances by Individual School (PDF). The Sutton Trust: 12. 2011 [2015-05-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2-13). 
  9.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Fulbright Commission.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0. ^ Bentham and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5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6). 
  11. ^ A brief history. University of London. 2015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12. ^ UCL Facult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5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7). 
  13. ^ UNIVERSITY MAP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3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14. ^ UCL Library Servic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5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6). 
  15. ^ Golden opportunities. Nature. 06-07-2005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7). 
  16. ^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res. 英國國民醫療服務系統. 2014-11-20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3).  已忽略文本“National Health Service” (帮助)
  17.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biomed_institut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8.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UCLPartners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9.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big_data_institut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0.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nanotechnology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1.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ARWU_W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2.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QS_W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3.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THE_W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4.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USNWR_G_W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5.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UCL_Nobel_Scholarship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6.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tele20612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7.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UCL_Fields_Medalists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