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 

蔡元培
 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1任院長
任期
1928年4月23日—1940年3月5日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继任朱家驊
 中華民國監察院第1任院長
任期
1928年10月8日—1929年8月29日
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 蔣中正
继任趙戴文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1任院長
任期
1927年10月1日—1928年10月6日
继任蔣夢麟
 中華民國第1任教育總長
任期
1912年1月3日—1912年7月14日
总理唐紹儀
临时大总统孫中山 袁世凯
继任范源濂
个人资料
出生(1868-01-11)1868年1月11日(同治六年(1867年)十二月十七日亥時)
 大清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今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道萧山街笔飞弄13号
逝世1940年3月5日(1940歲—03—05)(72歲)
 英屬香港灣仔黃泥涌養和醫院
墓地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1][2]
籍贯浙江紹興
国籍 大清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王昭(國子監生王榮庭女、?-1900)、黃仲玉(?-1921)、周峻(1890-1975)
儿女蔡阿根、蔡無忌、蔡威廉、蔡睟盎、蔡柏齡、蔡懷新、蔡英多
父母父蔡光普、母周氏
亲属高祖蔡必達、曾祖蔡聖基、祖蔡嘉謨
学历
经历
著作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註 1],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人物、翻譯家[5]浙江绍兴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诸暨。他曾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代理主席,亦被普遍認為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6]

蔡元培25岁成进士,被点翰林院庶吉士,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7],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他也是中國國民黨監察委員,四一二事件時領銜發表《護黨救國之通電》,要求清黨。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遊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把中國文化教育「從封建專制時代擺渡到民主自由時代」[8]。手定教育方針,創立現代教育制度[8]。把北京大學學術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礎[8]。提倡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及人生觀、世界觀、美學教育[8]。倡导自由思想民權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

  1. ^ 墳場研究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ww.facebook.com
  2. ^ 墳場研究 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ww.facebook.com
  3. ^ 《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會試同年齒錄》
  4. ^ 蔡元培,字仲申,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行二, 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亥時生,浙江紹興府山陰縣附學生,民籍
  5. ^ https://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NCL-9910009948/reader. [202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0).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6. ^ 陶英惠、王壽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 《孙中山、蔡元培》.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9: 155頁. ISBN 9789570516005. 
  7. ^ 1923年后他本人便不在北大,只是名义上的校长
  8. ^ 8.0 8.1 8.2 8.3 梁容若,〈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載梁容若、齊鐵恨方師鐸何容編《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台北國語日報社,1951-12-31


引证错误:页面中存在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标签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