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 

大遼
契丹文大寫「契丹國」
契丹文大寫「契丹國」
916年—1125年
京城上京臨潢府
国君姓氏耶律
君主共9位
• 907年-926年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首任)
• 1101年-1125年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末任)
常用语契丹語中古漢語女真語
兴衰
• 916年3月7日
耶律阿保機稱「大聖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冊,建立大契丹國。
• 947年2月24日
耶律德光建國號「大遼」。
• 1005年
澶淵之盟
• 1115年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進攻遼朝。
• 1124年
耶律大石自立為遼王,建立西遼
• 1125年3月26日
耶律延禧於余都谷為金將完顏婁室所俘,遼朝滅亡。
面积約4,890,000平方公里(1111年)
前身
继承
黠戛斯汗國
後晉
渤海國
阻卜
葛邏祿
大金
北遼
西夏
西遼
蒙兀國
高昌回鶻
今属于中華人民共和國
蒙古國
北韓
俄羅斯

遼朝(916年3月17日-1125年3月26日),國號大遼,契丹文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契丹小字:𘱿𘱤 𘱚𘮒)[註 1],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人在中國北方建立的王朝,國祚210年[3]。後蒙古语用「契丹」一詞泛稱中國北方,时至今日,一些語言(如俄語)猶稱中國為“契丹”[4]

契丹族為東胡後裔,為鮮卑之一,與宇文部庫莫奚同源,歷代曾隸屬於匈奴、慕容部拓跋部唐朝之下,唐朝時曾設置松漠都督府羁縻方式管理,但契丹並未完全臣服於唐朝,在唐高宗唐玄宗時曾分別發動數次叛亂,唐玄宗時由安祿山負責征討與管理契丹。安史之亂後,契丹慢慢恢復為獨立部落政權,唐朝末年,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阿保機之子耶律德光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註 2],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5],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是為北遼[6][5]。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于1132年重建“大辽”,是為西遼[註 3]。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并于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雖然中國歷史學家王治來認為位於今日伊朗地區的克爾曼王朝是西遼的延續並稱其為「後西遼」,但此觀點還未得到主流歷史學家的認同。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7]。遼朝926年滅渤海國,938年據燕雲十六州,後滅後晉,自居為繼承後晉的中原正統,即使之後退回北方。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8]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契丹人)與農業民族(漢人)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北院契丹族制,南院漢制。採用漢族文化,並根據漢字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北宋渤海國五代西夏西域各國的文化,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至今常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或Khitan)當做中國(俄語、烏克蘭語作Китай)[9]

  1. ^ 1.0 1.1 1.2 1.3 愛新覚羅烏拉熙春〈遼朝國號非「哈喇契丹(遼契丹)」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載《愛新覚羅烏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 京都松香堂出版社. 2009年2月.
  2. ^ 刘凤翥. 通过解读契丹文证明辽朝曾实行双国号制度. 澎湃新闻. [2016-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5). 
  3. ^ 劉學銚著(2012年):《大遼王朝:青牛、白馬、黑契丹》〈大遼王朝大事年表〉,第212頁-第214頁。
  4. ^ [[s:en:Cathay|]]. 191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5. 
  5. ^ 5.0 5.1 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
  6.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葛華廷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
  8. ^ Chen, Yuan Julian. 陳元-臺北故宮藏宋元明帝王畫像與其隱喻的王朝正統性, Zhongguo wenhua 中國文化 [Chinese Culture] 44 (2016): 137-53. [2018-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英语). 
  9. ^ 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 宋遼金時期》遼代 第一章〈「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第3頁。


引证错误:页面中存在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标签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