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評 

新批評(英語:New Criticism)是一種關注文本主體的形式主義批評,認為文學研究應以作品為中心,對作品的語言、構成、意象等進行細緻的分析。但新批評從來便不是一個統一的流派,是由後來的文論史家對20世紀20、30年代以來在英美新興的批評傾向的一種概括。[1]英國I·A·瑞恰慈威廉·燕卜蓀F·R·利维斯為代表,在美國約翰·克羅·藍色姆英语John Crowe Ransom克林斯·布魯克斯艾倫·泰特羅伯特·潘·沃倫W·K·維姆薩特R·P·布萊克穆爾英语R. P. Blackmur為代表。

多數論者傾向於將新批評的歷程分為三個阶段:初始期(1910-30)、形成期(1930-45)和極盛期(1945-57),文森特·利奇(Vincent Leitch)則提出第四個階段:慣常期(60年代至今)。[2]

  1. ^ 盛寧:「嚴格地說,把『新批評』說成是一個批評流派並不妥當,因為通常被劃入該流派的批評家們,幾乎沒有一個人承認自己是什麼『新批評』派的成員……之所以如此命名……主要是因為藍色姆的那本《新批評》專著。從這個意義上說,恐怕只有藍色姆才是名副其實的新批評家。」見盛寧:《二十世紀美國文論》,頁74-75。
  2. ^ 藍仁哲:〈新批評〉,趙一凡等編:《西方文論關鍵詞》,頁686。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