铊 

鉈 81Tl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銀白色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鉈(Thallium)·Tl·81
元素類別貧金屬
·週期·13·6·p
標準原子質量204.38(1)
电子排布[] 4f14 5d10 6s2 6p1
2, 8, 18, 32, 18, 3
鉈的电子層(2, 8, 18, 32, 18, 3)
鉈的电子層(2, 8, 18, 32, 18, 3)
歷史
發現威廉·克鲁克斯(1861年)
分離克洛德-奧古斯特·拉米(1862年)
物理性質
物態固體
密度(接近室温
11.85 g·cm−3
熔点時液體密度11.22 g·cm−3
熔点577 K,304 °C,579 °F
沸點1746 K,1473 °C,2683 °F
熔化热4.14 kJ·mol−1
汽化热165 kJ·mol−1
比熱容26.32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882 977 1097 1252 1461 1758
原子性質
氧化态3, 2, 1
(強鹼性氧化物)
电负性1.62(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589.4 kJ·mol−1

第二:1971 kJ·mol−1

第三:2878 kJ·mol−1
原子半径170 pm
共价半径145±7 pm
范德华半径196 pm
鉈的原子谱线
雜項
晶体结构六方密堆積
磁序抗磁性[1]
電阻率(20 °C)0.18 µ Ω·m
熱導率46.1 W·m−1·K−1
膨脹係數(25 °C)29.9 µm·m−1·K−1
聲速(細棒)(20 °C)818 m·s−1
杨氏模量8 GPa
剪切模量2.8 GPa
体积模量43 GPa
泊松比0.45
莫氏硬度1.2
布氏硬度26.4 MPa
CAS号7440-28-0
同位素
主条目:鉈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201Tl 人造 3.0421  ε 0.482 201Hg
202Tl 人造 12.31  ε 1.365 202Hg
203Tl 29.515% 穩定,帶122粒中子
204Tl 人造 3.783  β 0.764 204Pb
ε 0.344 204Hg
205Tl 70.485% 穩定,帶124粒中子
206Tl 痕量 4.202 分钟 β 1.532 206Pb
207Tl 痕量 4.77 分钟 β 1.418 207Pb
208Tl 痕量 3.053 分钟 β 4.998 208Pb
210Tl 痕量 1.30 分钟 β 5.481 210Pb
β, n 0.296 209Pb

拼音注音ㄊㄚ粤拼taa1;英語:thallium;源于拉丁語θαλλός,轉寫为thallos,直譯为綠芽)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Tl原子序數为81,原子量204.38 u。鉈是質軟的灰色貧金屬,在自然界並不以單質存在。鉈金屬外表和相似,但會在空氣中失去光澤。兩位化學家威廉·克魯克斯克洛德-奧古斯特·拉米在1861年獨立發現這一元素。他們都是在硫酸反應殘留物中發現了鉈,並運用當時新發明的火焰光譜法對其鑑定,觀測到鉈會產生明顯的綠色譜線。其名稱「Thallium」由克魯克斯提出,來自希臘文中的「θαλλός」(thallos),即「綠芽」之意。翌年,拉米用電解法成功分離出鉈金屬。

鉈在氧化後,一般擁有+3或+1氧化態,形成離子鹽。其中+3態與同樣屬於硼族相似;但是鉈的+1態則比其他同族元素顯著得多,而且和鹼金屬的+1態相近。鉈(I)離子在自然界中大部份出現在含礦石中。生物細胞的離子泵處理鉈(I)離子的方式也和鉀類似。

在商業開採方面,鉈是硫化重金屬礦提煉過程的副產品之一。總產量的60-70%應用在電子工業,其餘則用於製藥工業和玻璃產業。[2]鉈還被用在紅外線探測器中。放射性同位素鉈-201(以水溶氯化亞鉈的形態),在核醫學掃描中可用作示蹤劑,例如用於心臟負荷測試

水溶鉈鹽大部份幾乎無味,且都是劇毒物,曾被用作殺鼠劑殺蟲劑以及謀殺工具。這類化合物的使用已經被多國禁止或限制。鉈中毒會造成脫髮。[3]

  1. ^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elements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3-03., in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1st edition, CRC press.
  2.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sl200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 ^ Hasan, Heather. The Boron Elements: Boron, Aluminum,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osen Publishing Group. 2009: 14. ISBN 978-1-4358-5333-1.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