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 

锌 30Zn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银灰色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锌(zinc)·Zn·30
元素類別过渡金属
或者被认为是贫金属
·週期·12·4·d
標準原子質量65.38(2)
电子排布[Ar] 3d10 4s2
2, 8, 18, 2
锌的电子層(2, 8, 18, 2)
锌的电子層(2, 8, 18, 2)
歷史
發現古印度冶金學家(约西元前1000年)
分離馬格拉夫(1746年)
物理性質
物態固态
密度(接近室温
7.14 g·cm−3
熔点時液體密度6.57 g·cm−3
熔点692.68 K,419.53 °C,787.15 °F
沸點1180 K,907 °C,1665 °F
熔化热7.32 kJ·mol−1
汽化热123.6 kJ·mol−1
比熱容25.470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610 670 750 852 990 1179
原子性質
氧化态+2, +1, 0
两性氧化物)
电负性1.65(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906.4 kJ·mol−1

第二:1733.3 kJ·mol−1
第三:3833 kJ·mol−1

更多
原子半径134 pm
共价半径122±4 pm
范德华半径139 pm
锌的原子谱线
雜項
晶体结构六方密堆积
磁序抗磁性
電阻率(20 °C)59.0 n Ω·m
熱導率116 W·m−1·K−1
膨脹係數(25 °C)30.2 µm·m−1·K−1
聲速(細棒)(室溫)(细棒) 3850 m·s−1
杨氏模量108 GPa
剪切模量43 GPa
体积模量70 GPa
泊松比0.25
莫氏硬度2.5
布氏硬度412 MPa
CAS号7440-66-6
同位素
主条目:锌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62Zn 人造 9.193 小时 β+ 0.598 65Cu
64Zn 49.17% 穩定,帶34粒中子
65Zn 人造 243.94  β+ 0.330 65Cu
66Zn 27.73% 穩定,帶36粒中子
67Zn 4.04% 穩定,帶37粒中子
68Zn 18.45% 穩定,帶38粒中子
70Zn 0.61% 穩定,帶40粒中子

xīn(英語:Zinc),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Zn原子序數为30,原子量65.38 u,属于過渡金屬;鋅由於形、色類似,故也稱為亞鉛,古稱倭鉛。鋅在常溫下為硬脆物質,且帶有藍銀色光澤。鋅為元素周期表第十二族中的第一個元素。在某些方面,鋅的化學性質與相似:兩者皆呈現單一氧化態 (+2),且Zn2+和Mg2+離子大小相似。鋅為地殼中含量第二十四多的元素,有五個穩定的同位素。最常見的含鋅礦物閃鋅礦,是鋅硫化物。最大可開採的礦脈位於澳洲、亞洲及美國。鋅礦物利用泡沫浮選英语Froth flotation法精煉,並經過焙燒英语Roasting (metallurgy)電解提煉英语Extractive metallurgy

黃銅為依各種比例混合的及鋅的合金,早在西元三千年前的愛琴海伊拉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尔梅克共和国土庫曼斯坦格魯吉亞,和西元兩千年前的印度西部烏茲別克斯坦伊朗敘利亞伊拉克及以色列/巴勒斯坦就已經被人們利用. [1] [2] [3]。儘管人們在古代羅馬跟希臘時就知道鋅金屬,但直到十二世紀時才在印度被大規模生產[4]。藉由拉賈斯坦邦的礦物我們獲得確切的證據,將鋅的生產回溯至西元前六世紀[5]。迄今,最古老的純鋅來自拉賈斯坦邦的扎瓦爾,早在西元九世紀時便利用蒸餾法來生產純鋅了[6]煉金術士在空氣中燃燒鋅,用來產生氧化鋅,他們稱之為「白雪」。

此元素可能是由煉金術士帕拉塞爾蘇斯經德語:Zinke(叉、牙齒之意)所命名。純金屬鋅在1746年被德國化學家馬格拉夫發現。1800年時,路易吉·伽伐尼亞歷山德羅·伏打揭示了鋅的電化學性質。鋅最主要的應用為抗腐蝕的鐵鍍鋅熱浸鍍鋅),在現代工業中對於碳锌电池製造上有不可磨滅的地位,最具代表性之用途為「鍍鋅鐵板」,該技術被廣泛用於汽車、電力、電子及建築等各種產業中。其他應用在電池、小型非結構鑄件及合金像是黃銅等。人們在生活中普遍的使用各種鋅化合物,例如碳酸鋅葡萄糖酸鋅(膳食補充劑)、氯化鋅(除臭劑)、吡硫鎓鋅(去洗髮精)、硫化鋅(螢光塗料),及有機實驗室的二甲基鋅或二乙基鋅

鋅為必需礦物質,包含產前生長及產後發育[7]。發展中國家約有二十億的人受到缺鋅症的影響,及其連帶的疾病[8]。若孩童缺乏鋅英语Zinc deficiency,將導致生長遲緩、性晚熟、免疫力下降及腹瀉[7]。在生物化學中,鋅為中廣泛存在的辅因子,例如人體的醇脫氫酶[9]

食用過量鋅可能造成共济失调精神萎靡英语Lethargy缺銅症英语Copper deficiency

  1. ^ Thornton, C. P. Of brass and bronze in prehistoric Southwest Asia (PDF). Papers and Lectures Online (Archetype Publications). 2007. ISBN 978-1-904982-19-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September 24, 2015). 
  2. ^ Greenwood 1997,第1201頁
  3. ^ Craddock, Paul T. The composition of copper alloys used by the Greek, Etruscan and Roman civilizations. The origins and early use of brass.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1978, 5 (1): 1–16. doi:10.1016/0305-4403(78)90015-8. 
  4. ^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1, 2017). 
  5. ^ India Was the First to Smelt Zinc by Distillation Process. Infinityfoundation.com. [April 25,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6). 
  6. ^ Kharakwal, J. S. & Gurjar, L. K. Zinc and Brass in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 Ancient Asia. December 1, 2006, 1: 139–159. doi:10.5334/aa.06112. 
  7. ^ 7.0 7.1 Hambidge, K. M. & Krebs, N. F. Zinc deficiency: a special challenge. J. Nutr. 2007, 137 (4): 1101–5. PMID 17374687. doi:10.1093/jn/137.4.1101. 
  8. ^ Prasad, AS. Zinc deficiency : Has been known of for 40 years but ignored by global health organisation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03, 326 (7386): 409–410. PMC 1125304可免费查阅. PMID 12595353. doi:10.1136/bmj.326.7386.409. 
  9. ^ Maret, Wolfgang. Chapter 14 Zinc and the Zinc Proteome. Banci, Lucia (编). Metallomics and the Cell. Metal Ions in Life Sciences 12. Springer. 2013: 479–501. ISBN 978-94-007-5561-1. PMID 23595681. doi:10.1007/978-94-007-5561-1_14.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