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动物界
化石时期:成冰纪至今,
棘皮动物门刺胞動物門双壳纲缓步动物门甲殼亞門蛛形纲多孔动物门昆虫纲哺乳纲外肛动物门棘头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头足纲环节动物门被囊动物亚门鱼类鸟类帚虫动物门
科学分类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演化支 單鞭毛生物 Amorphea
演化支 OBA 超類群 Obazoa
演化支 後鞭毛生物 Opisthokonta
总界: 動物總界 Holozoa
演化支 蜷絲動物 Filozoa
演化支 領鞭毛動物 Choanozoa
界: 动物界 Animalia
Linnaeus, 1758
異名
  • 后生动物 Metazoa Haeckel, 1874
  • Zooaea Barkley, 1939
  • Gastrobionta Rothmaler, 1948
  • Euanimalia Barkley, 1949
  • "Choanoblastaea" Nielsen, 2008

动物英語animal)或稱后生动物学名Metazoan),是一群具有自主运动性多细胞真核生物,在生物分類學上構成名為动物界Animalia)的分類階層,与植物真菌原生生物一起构成了真核生物下的四大

动物主要分多孔动物刺胞动物栉板动物扁盘动物两侧对称动物五大总门。多数通俗意义上的现存动物物种都属于两侧对称动物,身体结构至少在胚胎发育时期会沿着纵轴正中矢状面呈现左右对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两大演化支,前者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如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等,其中前两者的物种多样性最为繁盛;后者则包括了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其中最为成功的是脊索动物下的脊椎动物有头类)。除了少数与藻类形成共生的特例外,绝大多数动物是异养生物,必须从别处觅食摄取有机物来满足代谢需求,除少数物种外都必须呼吸氧气满足细胞呼吸,具有一定移动性和一定程度特化肌肉细胞,依赖有性生殖进行繁衍,而且其胚胎发育过程从空心细胞球(囊胚)开始。动物个体的全长从8.5×10−6到33.6米不等。它们与其栖息环境生态位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繁杂的食物网

元古宙后期的拉伸纪晚期,多细胞生物终于结束了“无聊十亿年”的硫化缺氧窘境,出现了以原始海绵为代表的最早的动物生命形式。在成冰纪雪球地球事件后,早期动物在埃迪卡拉纪出现了第一次演化辐射——阿瓦隆大爆发。所有现存动物共有的6331个基因组已经被确认,这些基因可能来自6.5亿年前的一个前寒武纪共同祖先。在埃迪卡拉纪末灭绝事件之后,大约5.42亿年前开始的寒武纪大爆发在较短期内出现了许多具有矿化组织和快速运动能力的海洋生物,就化石记录来看大多数现代动物所在的都演化自这些寒武纪生物。这些早期动物的后裔在之后的5.4亿年间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和不计其数的中小型灭绝事件,只有约千分之一的物种延续至今,其余全部灭绝消亡。目前已有逾150万个现生动物物种被发现和命名,其中多样性最丰富的類群是节肢动物下的昆虫纲,约有100万种。

分类史上,亚里士多德动物分为“有血液的”和“无血液的”。1758年,瑞典生物學家卡尔·林奈在其所著《自然系统》一书中创建了第一个动物分类系统。1809年,让-巴蒂斯特·拉马克将其扩展到14个门级分类单元。1874年,恩斯特·海克尔将动物界分为多细胞后生动物(动物的异名)和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不再被视为动物。在现代,动物的生物学分类依赖分子系统发生学等先进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证明动物分类单元之间的演化关系。

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动物产品)一直是重要的食物来源,源自其它动物的脂肪则被用作保温材料、取暖照明燃料以及减少机械材料损蚀润滑剂防锈剂,动物骨骼牙齿犄角石器时代还曾被用来制作渔具武器建筑材料,甚至在农业革命后的信史时期仍被用作装饰品。一些动物则更是被驯化成为家禽家畜宠物,为人类提供稳定可控的养殖产能技能服务。除此之外,各种动物概念的图腾也是人类文化(如艺术神话宗教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