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欺詐 

廣告欺詐(Ad fraud),也稱為無效流量(Invalid Traffic),是指駭客以製造虛假的網路廣告的曝光(Impression)、點擊(Clicks)、轉換率(Conversion),或是事件(Data event)等指標獲取收入。廣告欺詐與點擊欺詐的差異在於,廣告欺詐較常指製造與橫幅式廣告、影音廣告以及應用程式內廣告等網路廣告相關的假流量來獲取收入,而點擊欺詐較常指的是製造與搜尋引擎行銷手機廣告相關的假流量或製造聯盟行銷的轉換率。根據AppsFlyer估計,2018年第一季應用程式下載量欺詐所帶來的金融風險就有8億美元[1]

廣告欺詐可以指所有網路廣告指標的欺詐行為。在2004年時任Google財務長喬治·雷耶斯就指出,欺詐行為是網路經濟的最大威脅[2]。在2016年時世界廣告商聯盟World Federation of Advertisers英语World Federation of Advertisers,縮寫:WFA)發表了它的第一個針對廣告欺詐的應對指導[3]去告訴會員們該如何處理據稱在2015年時已吃掉了會員們200億美元的問題。[4]

  1. ^ Natanson, Elad. Mobile Ad Fraud in 2018 - Tackling the Newest Threats. Forbes. 11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2. ^ writer, By Krysten Crawford, CNN/Money staff. Google CFO sounds an alarm - Dec. 2, 2004. money.cnn.com. [2017-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3. ^ Compendium of ad fraud knowledge for media investors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2-01). 
  4. ^ Report: For Every $3 Spent on Digital Ads, Fraud Takes $1. [2017-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取材自維基百科 - 中文時事百科